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多地跟进“4+7” 药企市场策略临考

发布时间:2019-07-23 16:13:25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部分医院完成约定采购量,大概率延用中标品种

多地跟进“4+7” 药企市场策略临考


近段时间,“4+7”不断释出新消息。除了在试点地区,一些医院已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外,越来越多非试点地区相继出台措施为加入“4+7”做足准备。与此同时,企业也在针对不同市场变化做出调整策略。

采购量完成后如何分配

近日,试点城市陆续公布“4+7”采购最新情况和中标品种采购量。根据成都市发布的最新采购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24点,医疗机构累计发送中标药品订单1997笔,采购总数量5240.85万(片/粒/支),采购金额6557.65万元,占市总标的量的42.11%。未中选品种采购总数量1134.26万(片/粒/支),采购总金额6404.28万元。中选品种采购数量和总金额分别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总数量和总金额的82.21%和50. 59%。

截至5月15日,厦门已试行带量采购两个月,25个中选品种采购总数量1267万(片/支),已完成本地区协议采购量的59%,回款周期平均为28天。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些医院已经提前完成了约定采购量,正在考虑接下来如何安排超量问题并设定使用比例,以及如何引导未中标产品降价。

有观点认为:“医院在完成全年采购量后,大概率会延续使用中标品种。”正如上海之前试行带量采购时,中标品种均实现迅速上量。据兴业证券研报显示,以首批中标品种瑞阳制药阿莫西林为例,2014年在上海样本医院销售数据中没有瑞阳制药阿莫西林记录,从2015年开始,瑞阳制药阿莫西林迅速放量增长,至2017年瑞阳制药阿莫西林在样本医院市场占有率已达90%。

“4+7”或全国推广

随着“4+7”带量采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地区表达加入意愿。从各地方案来看,大部分地区执行参照的模式与国家版一致,采购量设定为上年采购量的60%左右。

以福建为例,作为全国首个全面跟进“4+7”试点的省份,6月3日起,将对“4+7”中选药品和同品种非中选药品同步执行规定的最高销售限价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标准。对于中选药品,福建省将按中选价格实行优先挂网,同时多管齐下畅通优先使用通道,保证中选药品使用量不低于同通用名非中选药品。

日前,无锡卫健委在发布的《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中明确,将落实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采购规定,与国家药品“4+7”带量采购价格联动,做好降价药品进医院工作。有消息透露,预计无锡试行一段时间后,江苏省其他地级市将于年底或明年初全面跟进“4+7”联动。

在业界看来,各地都在陆续为推进“4+7”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全国范围内推广“4+7”只是时间问题。近期,唐山、秦皇岛、太原、江西、青海等地相继传出有意跟进“4+7”的消息。

继唐山、秦皇岛表态后,日前,河北决定对全省公立医疗机构部分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统计“4+7”带量采购中选的25个品种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使用量,并科学估算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使用量。

同一时间,内蒙古要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和乌海市5个地市对“4+7”中选药品开展带量带结算的价格联动工作,要求各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中选药品2018年实际采购数量和2019年计划采购数量。

有企业人士向记者预测:“下一步,大部分省份会先在一些城市开展‘4+7’试点,然后向全省铺开。预计国家最快可能明年下半年就会在全国推开。”

不同市场难取舍

随着更多地区加入“4+7”,企业市场策略也在不断调整。罗欣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宝华告诉记者,“4+7”后,企业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更受考验。现阶段,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进行市场取舍。有些区域执行“4+7”,有些区域不执行,企业就要进行权衡。一旦把价格降下来,全国价格再实行联动,就会对各区域销售造成影响。

“有些企业品种不多,有几个关键性产品,看到报量很大,而且从来没有销售过这么大的量,那么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即使低价中标,后面产品死掉了,也能换来生存机会,并推出换代产品。但有些医药企业,市场规模比较大,就要进行权衡。例如一个产品在其他地方的销售情况都不好,肯定会全力参加‘4+7’;但若在全国销售情况都很好,价格可观,放弃‘4+7’部分市场,起码目前损失比较小。现阶段各区域市场情况不同,各个品种要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刘宝华补充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4+7”全面铺开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反而对企业没什么挑战。而且“4+7”带量采购试行一段时期后,势必趋于平稳,未来会整体考虑企业的发展空间。长远来看,由于具有规模效益,还是利好大企业发展。近年来,国家也相应制定了一些政策扶持企业成长。

也有观点认为:“‘4+7’集中采购让部分药品的价格进一步透明化,相关部门可以核算出真正成本,再进行定价。其他的交由市场自由竞争,企业若能控制成本,能做到这个价格就做,做不到就直接退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