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社会办医增量空间在哪?

发布时间:2019-07-17 16:28:22作者:贺昊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社会办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是医疗机构设立的地理空间,不是技术水平或技术门槛的准入与成长空间,而是患者数量以及质量上的空间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立足社会办医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巩固和加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又推出一批鼓励支持政策。

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医疗事业的意义不必多言。除了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扶持外,社会办医疗机构找寻其真实的发展空间,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定位的能动。于此,政策红利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社会办医的自变量


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真实空间在哪?

实际上,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牵扯社会办医资本多年。我国医疗体系的设定是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医院合理补充。随着医联体、医共体广泛深入的普及与构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联体基本成为医疗服务的绝对供给主体,留给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优质存量空间有限。而该《意见》就增量空间明确了要“落实‘十三五’期间医疗服务体系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各地在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时,要首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那么,增量空间在哪里呢?

《意见》着重提到以下几类:一是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二是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三是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相较“重资产”医疗机构;四是眼科医院、妇儿医院等对舒适性个性化要求更迫切的医疗机构。

从近年社会办相关医疗机构的实际运营成效来看,除了眼科、妇儿、体检等医疗风险较低、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如舒适性个性化要求更高的专科或专业医疗机构有较多的成功经验外,社会办医疗机构总体上仍难以摆脱技术水平低、服务条件差、社会声誉次等不良形象。这不仅与社会办医资本仍具有极强的逐利动机,将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简单地看作是一门生意的扭曲理念有关,也与增量空间更多地还是被公立医疗机构占据有关。虽然近些年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相比接诊的患者数量的增长,反倒有种“僧愈多粥愈少”的感觉。客观地说,社会办医的真实空间即关键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是医疗机构设立的地理空间,不是技术水平或技术门槛的准入与成长空间,这些都是因变量,真正的自变量是患者数量以及质量上的空间。只有患者数量、质量上的空间有了保障,或者在获取患者接触界面上能与公立医疗机构真正达至公平,那么,其他的空间都不是问题,或者都不是不可解的问题。


把握高端医疗市场价值


在当下,尚未被完整定义的有价值的增量市场,就是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如何定义这个市场?如何看待高收入、高净值人群的广泛的境外就医行为?如何因此进行供给侧改革?这些问题回答得好,中国医疗服务的效率效果、公益性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一方面,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可以通过清晰定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清单和基本医疗服务清单来间接定义。另一方面,这个市场应该是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主要市场。只有这个市场或者高端患者群的建立,社会资本才能通过资源,比如资金的投入来提升能力而得以与公立医疗机构抗衡,才能持续获得运营的回报,其纯粹的逐利理念才有可能转化到更多地追求公益上来,也才能在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医疗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短板专科领域、以“重资产”为特色的医疗机构的建设上发挥作用。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非政府性“转移支付”,也是更深意义上的分级医疗:公立医院确保基本,社会办医满足特需。

从实践上看,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或民营医疗机构组成医联体是存在风险的,因为实务上根本无法清晰廓清转诊是出于服务患者的目的还是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因此,公立医疗体制内的基层机构与核心或综合机构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来言,并不成立,借助公立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会冒较大的风险,有经济风险也有法律风险。因此,社会办医疗机构独立存在并发展,是唯一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就必须要有能支付更高溢价的患者或市场来支撑。这也是社会办医疗机构需要高端医疗市场的另一个原因。

也只有高端医疗市场的存在,商业保险才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更大量的资本才能涌向医疗服务领域,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办医。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