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智慧服务纾解诊后管理困局

发布时间:2019-07-16 15:49:51作者:本报记者 李蕴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表面看,智慧服务诊后管理体系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拓展了诊疗的范围和空间。而从医保管理角度,居民医保信息通过数字化,实现跨市乃至跨省的递送,进而提高医保治理的效率和公平性


国家医保局日前公布了跨省异地就医的相关数据:2019年4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2.5万人次,环比增长9.5%;医疗费用54.2亿元,环比增长11.3%;基金支付31.5亿元,环比增长11.4%,基金支付比例58.1%;日均直接结算7485人次。其中,异地转诊人员是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覆盖的四大人群之一,与其他跨省异地就医人群的长期居住不同,异地转诊人员诊后管理、复诊、取药等更为复杂。而其医保报销问题,也是业内长期讨论的重点。


诊后管理需求强烈


作为国内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北京,当地三甲医院面对的异地转诊数量之多不必赘言。与目前正在推进的“互联网+”、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等解决了患者诊前、诊中的难题相比,诊后回归当地后的管理仍有不小的空白。北大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俊在谈及医院智慧服务诊后管理体系建设时表示,通过诊后管理体系的搭建,可完善患者诊后复诊、续方、随访等服务。

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中可以看出,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医院信息化进程,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是当下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诊后服务方面,处方外延、复诊管理、诊后随访等项目建设已成为智慧服务分级评估的重要加分项。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以及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推进,常见病、慢病以及肿瘤等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指导的患者的复诊问题日渐突出,面诊购药、复诊续方以及诊后服务方面的临床便捷性需求逐步突显。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北大人民医院通过医疗信息化升级,打造新型便捷而高效的智慧服务诊后管理体系,弥补医院诊后管理建设的不足。张俊介绍,通过易复诊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打通了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和药店零售消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实现就医患者处方在线流转、就近取药、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用药便捷化”和“复诊便捷化”服务模式。“从目前的试水情况看,智慧服务诊后管理体系的搭建实现了临床随访数据的信息化留存和积累,也有利于医院进一步夯实医院学科建设与各临床科研的推进。”


数据安全性尤为重要


相比起目前众多互联网企业涉足的诊前服务,诊后管理信息化对于医疗数据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专家强调,所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是最为核心的利益。表面看,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拓展了诊疗的范围和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医疗流程的梳理和再造。由于诊后随诊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随诊数据,医疗机构需要考虑医疗数据以及病人隐私的安全性保证。从医保管理角度考虑,居民医保信息通过数字化,实现跨市乃至跨省的递送,进而提高了医保治理的效率和公平性,最终惠及每一位参保人。另外,通过医保智能化监管和控费审核模式的应用,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医保审核业务,确保医保患者处方的合理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