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PD-1”能有多少进入临床试验?

发布时间:2019-07-15 11:42:18作者:本报记者 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年,各项政策促使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加码创新投入,“研发热”持续升温。“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制药行业将只有仿制药企业和创新药企业两种。”科林利康医学研究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刘川这样说。

目前国内创新药领域扎堆现象严重,资本热钱纷纷汇入肿瘤研发的大池子,各类单抗研发市场热闹非凡,而其他领域则显冷清。

有业内人士担心这种现象会导致研发资源浪费。但也有受访者表示,长期看来前景乐观,这是国内研发市场走向成熟的正常阶段;不应以“获批上市”作为评价企业的唯一标准,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提升国内综合研发实力同样宝贵。


 PD-1、CAR-T过热倾向

 蛋糕越切越小,机会还有多少?


“在38个报批临床PD-1的厂家中,如今已经有8家退场。”广州喜鹊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玉强指出,随着竞争白热化,PD-1的利润将被迅速压缩,如果使用PD-1药物的年费用下降到10万元以下,后续入场的企业便可能以负利润陪跑。

但康宁杰瑞董事长徐霆则表示,不需要过度担心其造成医疗资源和资本的浪费。他相信市场具有“自主进化”和“自我纠错”能力。“之前浩浩荡荡的阿达木单抗大军,号称共有几十家企业拿到批件,但最终进入临床阶段的只有几家,‘PD-1热’到头来真正进入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也不会太多。”

徐霆认为,肿瘤研发白热化对于国内创新药市场来说不是坏事。“在研发竞速中,国内企业的临床研发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在此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能够很快运用到其他项目上,从而有更多企业具备研发其他新药的能力。”

除PD-1单抗以外,细胞治疗领域的CAR-T药物也存在过热倾向。据纽约癌症研究所博士唐钧等人发表在Nature子刊的综述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球细胞疗法领域共有1011个在研项目,其中CAR-T占一半以上。而中国共有305个在研项目,其中77%的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在这些项目中,近一半归属于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布局速度增势迅猛。

唐钧等人提醒企业,目前许多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正在成为“重复做功”,例如针对CD19靶向CAR-T细胞疗法研究的爆炸式增加,可能造成后续的“切蛋糕效应”——市场这块“蛋糕”越切越小,利润越来越低,导致巨额研发成本难以追回。他建议研究者们将更多精力放在CD19以外的靶点,以及细胞疗法与新技术的融合上。


 罕见病用药“危”“机”共存

 屋子里的大象,何时等到天亮?


美国神经学科学家Tamas Bartfai博士曾在著作中提到,FDA列出的400种由未知病原体引发的疾病中,只有50种对制药公司有商业上的吸引力,愿意投入资金研发新药。“因为在制药公司看来,销售额不超过10亿美元的新药并不值得投入5亿美元进行研发和临床试验。”

可以看出,历来新药研发一旦涉及罕见病领域,便显得尤为冰冷。有人说,罕见疾病患者就像“屋子里的大象”,哪怕近在眼前,他们的需求也常常被忽略。

罕见病药物研发所伴生的巨大风险,往往令中小型药企难以承受。就在6月25日,Acer Therapeutics公司收到FDA的完全回应函,称FDA暂时拒绝该公司开发的血管性Ehlers-Danlos综合征治疗药物Edsivo的上市申请。据了解,Acer递交的上市申请基于一项包括53例vEDS患者的临床试验,而FDA认为此试验规模过小,不足以确定Edsivo能够降低vEDS患者的临床风险。

这对Acer打击沉重,其股票一举下跌81%。此前,该公司创始人Chris Schelling曾声明已经做好Edsivo的上市准备,包括扩大销售团队等。而今,一切变得不明朗。

而纵观国内,虽也有药企开始布局罕见病领域,如北海康成、复星医药等。但用刘川的话说,这方面企业“寥寥无几”——即使企业有进入罕见病领域的动向,亦尚无成熟的临床研发项目公布。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对于孤儿药缺乏政策保护。”烨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华烨指出,在美国,一种孤儿药获批之后可拥有长达7年的市场独占权。“但是,目前国内状况正在慢慢改善。去年,国家建立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并陆续出台激励孤儿药申报的政策。”

有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综合人口基数、政策趋向等因素,我国或能走出一条具有国家特色的“孤儿药”研发道路。“比如深圳,对创新药研发推出了优惠力度极大的临床试验补贴,这对于初创型研发企业来说是不容错过的利好机会。”


 肿瘤之外也有大好机会

 如果重新创业,将会如何选择?


新药研发的道路历来铺满荆棘,在合适的时间进入合适的领域尤为重要。徐霆在采访中,面对记者“如果在今时今日从零开始进行创业,会从什么领域切入市场?”的问题时,迟疑了两秒钟,笑称:“首先,我应该不会选择肿瘤领域。”

据了解,徐霆从在海外从事研发时开始,便长年行走在双特异性抗体(双抗)药物研发的前线。十年前合伙创建康宁杰瑞之后,也一直怀抱着“双抗梦”。公司起步阶段,康宁杰瑞不断开拓生物类似药的项目并进行转让,期间为国内生物类似药领域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原型药。

而今,康宁杰瑞已经走在奔向“双抗”终点的康庄大道上。在公司公开进度的8个研发项目中,有6个是双抗药物,其中2个新药已经进入Ⅱ期临床阶段,放眼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

徐霆谈到,如果在当下环境中进行创业,可能会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溶瘤病毒、肠道微生物菌群等方面进行布局。“目前我们的一大技术难关是对蛋白质的理解不足,待我们对蛋白质的复杂性进行更深度的摸索,并将成果运用到系统工程之后,则有很大机会取得未来的市场。”

王玉强则表示看好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慢性肾病、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慢性疾病领域。其中,NASH已经集中了众多企业的注目,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家企业布局NASH。有业内人士预测,全球范围内NASH药物到2024年将有400亿美元的市场,潜力巨大。

来自美国FDA的一组数据则给国内药企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据统计,2017年FDA共批准了19个新分子实体和新生物制品,批准的给药系统创新药品则多达49个。对此,刘川建议企业可以将目光放在制剂领域,开发新的给药技术,借此进入高血压、糖尿病等成熟而极具规模的市场。

医药行业资深营销专家、高级咨询师葛风蕊也赞成这一方向。“以往,我国的制药工业普遍处于‘重视化合物合成、轻视制剂水平’的阶段,而如今,立足于提高基药和常用药制剂水平的企业,则会更加符合国内市场需求。”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