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国式Crossover投资 繁荣可期

发布时间:2019-07-05 14:57:12作者: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国式Crossover投资 繁荣可期


Crossover投资(交叉投资)变得如此流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可快进快出,早期投入、快速退出。与传统的VC投资不一样,投一笔股权融资要等上好几年,但如今,Crossover在投资之后可能不足半年就能让被投公司顺利上市。来自2015年的数据显示,当时Crossover 投资后的公司平均121天就能上市,比上一年的148天还要快。

成为重要角色

与传统VC和PE不同的是,除了以往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即已有研发项目进入临床Ⅱ期、Ⅲ期或等待NDA申报和审批的公司,享受Crossover的投资便利之外,那些更早期处于临床前和临床I期的生物科技公司近几年也搭上了IPO的顺风车,其中也有Crossover投资机构的贡献。

过去按传统VC的做法,必须要等到融资达到某个阶段,或研发取得一定成果和实质性进展才有资格申请IPO,现在因为有Croossover助力,这些都成为“老黄历”了。比如 aTry Pharma在完成7600万美元的Crossover投资后,38天就顺利IPO上市;Cidara在获得4200万美元Crossover 融资后,65天后完成IPO。

Crossover投资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促成和加速生物科技的IPO顺利完成。如今,Crossover已成为企业上市前的标配Must Have,而不是Nice to have, 有Crossover融资的最大好处是:有更多资金支撑,让股东结构更多元化,融资去向比较明确,估值提升有案可循。加上Crossover融资通常有更大的资金背景(偏重二级市场的共同基金),对IPO后市大有裨益。

利好生物科技

Crossover投资者乐意做这些上市前的融资,不仅是因为快,而且往往能带来50%~60%的差价和很可观的投资收益,这是投资二级市场的共同基金很难做到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Crossover投资都能得到良好回报,IPO以及后续融资定价也有不确定性,所以Crossover也有可能被套,而没有流动性。

实际上,Crossover投资通常在5000万美元的规模,完成Crossover融资的企业IPO上市融资时也水涨船高,通常,IPO募集资金的规模至少在8000万美元甚至1亿美元以上。这也是近几年IPO募集资金规模普遍增加的原因。

业内人士相信,只要生物科技资本市场和IPO窗口继续活跃,Crossover投资将持续积极参与投资初创生物科技企业。加上紧随而来的IPO,将给生物科技企业带来充裕的资金,足以支持其完成研发和FDA申报。

在笔者看来,Crossover投资越来越流行和变得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以下几方面。(1)有Crossover投资参与的IPO投前估值差别明显,几乎差1倍。(2)最后一轮融资时的估值与IPO时的估值,Crossover参与与否有明显差异。有Crossover投资,50%的公司市值上涨;反之只有10%上涨。(3)企业上市后表现差别更大。没有Crossover投资的约56%的公司股价下滑,有Crossover投资的股价下滑的只有29%。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Epizyme、 Receptos、 Receptos等,尽管没有Crosssvoer投资,他们IPO的后市表现很出色,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入局者

让未来二级市场的股票持有者较早介入股权投资,对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和市值支撑明显有利,而自2012年起,这类投资就开始活跃起来。

早在2013年1月,就有Bio Century的媒体记者分析报道,Crossover投资对IPO市场的支持很大。尤其在后期投资方面,让生物科技公司更容易被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和共同基金所关注。

中国近几年也有一些公募和私募基金以及保险公司基金参与国内外市场的Crossover投资,不仅活跃了资本市场,也抚育了一些快速崛起的生物科技公司,他们往往从成立到上市只经历了很短的三四年时间。这很适合国内部分基金的胃口,特别是投资管理周期短的基金与投资者。

有上述投资人的参与,往往就会给被投资企业做很好的背书,鉴于此,很多生物科技研发企业就会关注能否吸引Crossover 投资人的问题,将之作为企业资本化道路上必须做好的选择与铺垫的投资。

据了解,中国有2万多家股权投资机构,能参与Crossover投资的不少,但真正懂得如何参与偏早期的生物科技公司Crossover 投资者还不多。但情况总在改变中,估计在不久的将来,Crossover 投资会真正形成“中国热”——对生物科技企业资本多元化、寻求更好更稳健的投资机会非常有利,可与专业风险投资者形成互补。因为Crossover投资的资金量大,对企业上市和上市后的支持非常有帮助。业内也乐见中国式Crossover投资的繁荣,这种投资方式和风格对中国生物医药的长期发展和科创板的繁荣和稳定一定会有所助益。 


典型案例<<<


基金公司长袖善“投”


现阶段,健康和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创造许多奇迹:创新公司及研发团队正在开发和研制许多迷人装置和各种疗法,治疗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其背后的投资者通常也非常有深意,因为他们需要专业知识来对通常完全未经证实的项目进行明智的投注。

Foresite Capital就是如此。这家位于旧金山、已有多年投资经营历史的基金公司,投资不同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还特别擅长做“交叉投资”。去年,这家基金管理公司以6.68亿美元募资量完成了其第四个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这是迄今为止该公司最大的投资基金。这家专注于投资生物科技的基金公司,既投资一级市场,也投资二级市场,是相当出色的交叉投资机构(Crossover Investor)。

查阅资料发现,上述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是由一位名叫Jim Tananbaum的医学博士创立,他曾创办投资过多家企业并已陆续出售医疗保健公司,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作为投资公司的灵魂人物,这位医学博士已经在风险投资界颇有名气(福布斯Midas名单排行第44位),成为顶级投资家。过去四年里,由于其投资组合中大量押宝几家明星公司,挣得盆满钵满。其中一些投资包括Aimmune Therapeutics,其治疗以保护对食物过敏的儿童的药物正在寻求FDA的批准。他们投资公司领投B轮5500万美元,不到一年,就把公司做上市。他们还投资了Puma Biotech和Juno Therapeutics,也在投资后不久顺利完成这些公司的IPO。还投资了Intarcia Therapeutics——该公司制造了只有一个火柴棍大小的糖尿病治疗泵,并在两 年前业务开始腾飞。

Foresite资本的投资套路和方法比较果断而稳健:下手稳、准、狠,投资周期不太长,但收益都不错,说明基金管理和项目挑选很有眼光。当然,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正赶上生物科技IPO热。

为扩建团队,管理好更大的资金,前年,Tananbaum还招募了Vik Bajaj,他创立了Alphabet的生命科学部门Verily,并且以前是Grail的首席科学官(Grail是一家资金充足、有大牌机构支持的公司,正在开发血液检测,以便在最早阶段检测癌症)。

Bajaj早期曾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担任科学家七年,这样的人很受投资机构欢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参与生命科学投资,或成为投资公司的Venture Partner。让Bajaj动心并加入的原因之一是,Foresite的团队主要由研究人员构成,很懂技术和市场。正如Tananbaum所描述的,“我们的基金管理团队追踪数据从技术到研发、到患者/付款人信息,分析每家公司在技术上的差别以及他们是否满足了重要的临床需求,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

如今,这家涉及多阶段项目交叉投资公司的投资规模通常在1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跨度很大。从生物医学到临床前和临床数据,再到生物医学,投资决策的数据量是巨大的。关于产品如何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以及监管机构批准的方式,这些功能中的每一个都与海量数据集相关联,并且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科学深度和严谨性。这也是Jim从一开始就着力建设的投资风格和企业文化。

据悉,Foresite由6位董事总经理共同监督。他们每年开出大约十几张支票(一般都是拥有10%的公司股权和所有权)。Foresite的一些其他投资包括机器学习药物研发创业公司Insitro、心理健康创业公司Mindstrong,以及正在开发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的Denali Therapeutics公司。(王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