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关联审评不等于材料叠加

发布时间:2019-05-07 15:33:54作者:石正来源:医药经济报

辅料及包材的关联审评就是在药品注册审评的同时对其所使用的辅料、包装材料进行审评。《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和监管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主要明确了辅料、包材在之前没有通过审评的就进行关联审评,也就是在药品注册资料审评的同时,提交辅料、包装材料的生产工艺、稳定性、可靠性等研究材料一并进行审查。这个制度是从国外学习引进的,即便是在国内,也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关联不是叠加。关联审评不是要求提供相应的辅料、包装材料的技术及研究资料那么简单的叠加。站在市场监管全局的背景,我们应当关注以下问题。


全局性和可推广性


在药品领域率先推出关联审评政策,确实无可厚非。作为市场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药品所使用的辅料、包装材料进行关联审评,那么对其他的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功能食品的包装材料及辅料又该如何审评?这些产品同样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其辅料、包装材料也会对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顶层设计要关注制度的全局性和可推广性,在其他的近似行业领域是否依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不再考虑,或者说,将其中有无菌要求或者其他特定要求的视同某一类药品的关联审评来考虑。总不能长期只关注药品领域的注册与评审,其他健康品相关领域不考虑。

如果不能推广,或者推广起来极大地增加了审评工作量,后期推广工作相当困难,尤其是向其他子领域的推广。反过来,我们需要关注,政策是不是解决了相关工作的关键性问题,是不是有全面性或者代表性。如果制度不能很好地解决某种问题,增加了工作难度,不便于推广,也不利于加速创新。至少,有必要调整工作方式。


关注药辅包相互作用


就征求意见稿来说,关联审评更多地对辅料、包装材料需要的技术资料进行规范。这些资料内容在注册评审的时候也是要求提交的。如果所使用的某一辅料或包材没有通过注册或者备案,那么,药品申报注册的工作量将迅速翻番。

这种翻番更多的感觉是资料的简单叠加,没有关注实质性问题,即药物的活性成分与辅料、包装材料的相互作用,到底存不存在相互作用?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与其中的主要成分相关联,还是与某一杂质成分有关?这种潜在的杂质从何而来?

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多需要药品研究过程中的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通过更好的试验设计、规范的数据统计,才有可能深入分析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药物、辅料、包装材料的相互作用,对于明确存在相互作用的辅料或包装材料只能替换。这些都与关联审评没有本质上的联系。这些内容是申报者在研究过程中的决策,有药物研究的通用原则进行规范,在审评中参照相应原则进行审核即可。

如果说关联审评的重心就是要求提交辅料及包装材料工艺技术等研究资料,那也只能说是产品注册的一般性要求。与中国药典的组织方式一样,将辅料、特殊包装材料都单独评审,在具体药品审评时评审其研究的数据信息及数据结果,而不是形式上的研究资料。

另一方面,如果关联审评制度更多关注相关辅料、包装材料的来源或生产供应及物流仓储情况,则明确要求注册企业提供相应的机遇风险评估的供应商审计材料,审评其审计是否规范或者项目有无遗漏就可以了。


兼顾药品生产全局


药品注册是药品生产的关键环节,是联系药品研究与生产的重要内容。药品生产的全部过程都是市场监管的工作范围。正如药品GMP逐渐加强与注册批准工艺、中国药典相结合的管理一样,药品注册也不能孤立地对注册工艺或辅料、包装材料进行资料审核。更多的是关注之前的研究阶段情况、所使用的研究设备及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药品注册审评还是要回归到注册工艺及稳定性研究的主要事务上来。

一提起药品注册审评,我们很容易联想到GMP管理的两个概念,即“治疗源于设计”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所有的决策都是具体药物品种的质量风险管理决策,所有的决策和初始药物研究设计都会明显影响产品质量。撇开关联审评不提,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具体的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生产工艺等核心内容的“设计空间”,比如辅料中的核心成分纯度在多少限度范围、特征杂质为多大限度范围,这些或许更能契合质量源于设计的“设计空间”研究与管理要求。

本质上说,注册审评属于产品开发阶段的工作,完全有必要基于“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和“质量源于设计”,更多地提出产品质量“空间设计”的要求。比如与刚刚发布的《M4:人用药物注册申请通用技术文档(CTD)模块一文件及CTD中文版的通告(2019年第17号)》协调进行,增加与国际药品注册管理的一致性。

按照关联审评的思想类推,产品中使用的每一个物料都进行详细审评,详细考察,肯定不会出错。一个制度的出台,我们期望能减轻大企业的负担,给小企业更多机会。如何促进实体企业发展,加速行业整体与国际接轨及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对国家和整个产业都更有意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