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企“改革观”:要么创新,要么淘汰

发布时间:2019-04-30 19:06:56作者:李傲华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4+7”试点地区中标药物平均降价52%

药企“改革观”:要么创新,要么淘汰


4月25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带量采购对药物降价作用明显,试点地区中标药物平均降价52%。另外,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进程加快,25个中标药品中有22个是仿制药。带量采购打响了企业创新研发竞赛的信号枪,谁在创新上领先一步,谁就可能跟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会被市场挤出,医药企业即将面临关键抉择:要么创新,要么淘汰。

“4+7”倒逼企业创新升级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量达到了4.38亿片/支,完成了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医保预付、医院使用以及回款等有关政策也基本落实。值得关注的是,在各项政策支持下,“4+7”中标品种使用量超出了预期,而“4+7”政策给行业带来的深远效应也正加速浮现。

国家医疗保障局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药品集中采购最新进展时表示,将总结各地区试点经验,检验各项试点政策配套措施的一些持续性功能。比如说,药价虚高问题解决了,医生的医疗服务价格是否能够进行一种正向的调整?价格到合理水平以后,会不会促进医药企业的质量发展、创新发展,使企业规模更加集中?因此,在进一步扩大试点方面,需要认真总结评估,听取各方面意见,完善政策,之后再制定一个推进方案。

过去二十年,中国医药市场凭借医改推进和医保扩容,从只有全球2%的占有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从市场销售规模看,仿制药占80%。一方面是仿制药的步步紧逼,专利过期药境况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仿制药竞争加剧,而创新药得到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前景一片光明。

从企业公布的2018年年报来看,研发投入普遍大幅上升。恒瑞医药2018年研发投入达26.7亿元,较去年增长了51.81%。复星医药2018年研发投入为22.5亿,同比上涨76.49%。企业对创新越来越重视,新药审批上市速度也不断加快。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就有10个创新药物上市或获批适应症。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排队等待审评的药品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近2.2万件降至3000件以下。

中国生物科技起步较晚,国际企业通常有着研发实力优势,但国内企业则更可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政策支持保护。与其硬碰硬,不如达成合作,优势互补,从而把各自的优势最大化。成立中外合资公司,引入海外技术是不少企业的选择,如药明康德和细胞免疫疗法的领军企业Juno携手成立了药明巨诺,专注免疫疗法的创新;复星医药则和Kite牵手,助力Yescarta登陆中国。

借力CRO缩短研发周期

创新研发是一个高成本、长周期的“苦差事”,而CRO行业的出现,为企业创新缓解了压力。CRO机构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能够直接对接具有相关资质的试验机构和评价机构。CRO的工作可以覆盖新药研发及试验的各个环节,按照覆盖的药物研发环节的不同,CRO又可以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企业将药物研发业务外包给CRO机构,可以大大节省研究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医药外包的热土,行业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亚洲医药研发外包首选地。随着成本压力的加剧,外包已经成为大型制药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很重要元素,制药公司对外包的决策和态度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我国目前CRO整体行业刚刚起步,产业规模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本土CRO企业来说,未来打造完整的产业服务链,不仅是为了提高我国制药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尽快进入制药工业价值链的上游,更是为了满足我国医药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

目前全球创新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作为新兴力量,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是否能够快速在世界创新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传统药企怎样顺利实现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业务重点转换?新兴药企能否后来者居上?为了分享创新经验,共商创新之道,2019第十一届国际医药创新与技术转移大会于5月1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召开,与第8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同期举行。大会将围绕创新生物药在中国的发展及产业格局变化展开讨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