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品管理法修订 当为中医药产业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19-04-30 18:29:02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石正国来源:医药经济报

4月下旬,药品管理法修订稿未能如期表决,日前在广泛的征求意见,带给产业界太多的思索。自从2001年修订以来,药品管理法没有大的修订。参照这个时间跨度,本轮修订的药品管理法通过之后,大约要到2040年才会再次进行较大范围的修订。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国社会进入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药品管理法的修订不能仅仅满足现在的需要,还应基本适应2040年的社会情况,这就要求有较多的前瞻性顶层设计。

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青蒿素领域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是近几年热议的产业事件之一。国际上都能承认屠老前辈的研究工作,国内的天然药物研究也应该有所作为,如何将这些产业推向国际化?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必需关注:中医药如何走出国门?哪些环节限制了中医药国际化? 

重视传承发扬

中医药国际化的首要前提是中医药的传承与发扬。国内有多少民间独特的中医药技术没有很好地传承而永沉历史,这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药品管理法修订应对中医药传承和发扬给予足够关注,设定明确的管理形式,把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特有绝活更好地呈现出来,让特色中医药没有后顾之忧,也要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保健”行骗。这个问题过去多年一直都在纠结,有必要提出一些新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国人不大会单独说中药,非得连贯起来说“中医药”?中药的效果为什么较为局限,或者得不到认可?个人认为,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药品和食品都十分关注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而中药管理及生产的大部分理念都是继承传统,认为“控制微生物就不叫中药了”。但不严格控制微生物指标,药材中的任何成分都会因为长时间存放而发生漂移。药品管理法修订,能不能整理出一个要求进行微生物控制指标的清单,进行国际化尝试? 

第二,中药有一个概念叫“药引”,但中药产业并没有对药引加以考虑。这种情况下,所生产的药品好比大量炸弹没有导弹头,注定其最终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再则,中医药结合更多是依托人体经络穴位来打通病变部位,然后用药帮助康复,而不是产业界所沿用的单纯用中药治病。不考虑药引和人体经络穴位的概念,单纯发展中药产业,就是买椟还珠、舍本求末,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市场推广也不会让人满意。

结合中医药的这些特点,药品管理法修订过程中,有必要考虑以中医药捆绑的方式进行国际化的战略布局,重点研究特定药品具体的特定用药方式。其实,这种现象也存在于西药或者其他产品领域,只是中药领域更为突出。比如川贝枇杷膏用于止咳,如果用药前将其稀释,或者立即喝水,用药效果就大打折扣,或者根本没有效果。

引入制剂概念

中药国际化还体现在药物制剂方面。国内绝大多数中药产品,包括民族药产品,都是通过简单浸泡或者提取后入药,基本没有制剂的概念,更谈不上制剂现代化,结果中药气味、口味让人适应不了,谈不上用药效果,最后没有市场。笔者建议,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应该为中药制剂应用开辟绿色通道,在使用规定的药用辅料、不改变用药途径的情况下,允许快速投放市场。

中药或者天然药物创新也是一个问题。天然药物要求提纯,或者进行一定的结构改良,比如青蒿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国内资源那么多,我们有必要开展研究,让其实现更充分的产业化,尤其是粗提取、精细分离、化学改性、药物制剂等等。铺开来说,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通过鼓励创新更有效地组织人员和资源开展工作?在修订药品管理法的时候,有必要做出一定的引导和铺垫。

我国有大量中药材资源被闲置或者浪费。如何通过药品管理法的修订,让药品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不仅仅是时代课题,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对部分制药企业来说,创新就是电炉加铝锅,这样的产业基础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另一方面,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何引导这些人才在中药、天然药物的产业化中有所作为,做出大作为,做好时代创新的文章,药品管理法的修订也应有所关注。

无论是提取、纯化还是一定的化学结构改造,对较小的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来说,都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不少产业确实需要很多资金大量投入,但不少产品对资金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夸张,比如蜂毒提纯、蛇毒纯化,投资几十万元就可以实现足够的规模化生产,项目效益也比较明显,应该鼓励和扶持这类产物纯化,迅速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将政策红利释放给社会大众。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