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丢弃仿制“奶瓶”,逼出本土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04-30 17:12:47作者:李祖德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本土创新型药企渐渐扔掉了仿制药的“奶瓶”,开始真正与外企小伙伴们同台竞技

全国“4+7”第一轮带量采购还在推进中,各省医保局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开展带量采购试点,低价招标、量价绑定,传统仿制药价格断崖似下跌不可避免。自然而然,传统的“代金”模式将不复存在,这将直接堵住以往某些药企的发展“捷径”,逼着企业不断加快创新研发。

与此同时,随着医药领域改革政策的不断出台,外企越来越多疗效确切、质量可靠的创新药物也加速在国内上市,考验本土药企的创新质量:疗效上能不能追上进口药?能不能有过硬的疗效证据获得专家的认可?开放公平的市场、充分自由的竞争,前堵后追之下,或将逼出国产创新药活力四射。

我们看到,国产创新药物的发展速度正在加速快跑,越来越多的me too、me better甚至first in class药物快速来到医生及患者面前。曾经制约药企创新动力不足的“三座大山”已经悄悄被移开,包括药物研发时间长,投资大;药物审批市场长,专利期短;药物进入医保时间久,上市放量慢。

例如:目前多个抗肿瘤药物可以凭借优秀的Ⅱ期临床速度提前上市,加快了进入市场的时间。药品从接受审批到获得批件,长则不过1年,短则几个月。对比以前的审批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此外,药物凭借出色的疗效、有竞争力的价格,可以在短期甚至几个月内进入医保,适应症报销,让广大中国患者的可及性大大提升。

药物创新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场运动,药物研发需要扎扎实实的筛选、合成,再经过临床的各期试验,失败率极高,风险性也极大。需要正视的是,我们大多数的创新药物还是me too或者me better的药物,那些跨时代的first in class药物目前还是少之又少。本土企业做创新药的还为数不多,国内医院做临床研究的也并不普及。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总结,摸索出药企和医院新的合作方式,才能实实在在推动中国医疗水平的进步。

国产创新药就像当年的国产手机一样,也许刚开始不如苹果、三星等外国品牌,但随着本土药企不断研发、不断创新,经过一些年的沉淀,相信中国的制药企业也会缩小差距甚至实现局部超越。

2019年的春天,本土创新型药企渐渐扔掉了仿制药的“奶瓶”,开始真正与外企“小伙伴们”同台竞技。也许刚开始还略显稚嫩,但在不断的跌撞中,一定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壮和成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