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国家集采大局已成 药企如何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17 16:31:37作者:程兆锯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9年“两会”闭幕后,中国经济发展蓝图更加清晰。中国医药市场大格局显现: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继续推进、医保目录调整、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癌症防治、药品安全、医疗单位去编制化加速……


国家集采大局已成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持续发力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2019年3月,国家医保局(医保价函【2019】21号)提出,建立全国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平台。

作为国家药品采购序曲的“4+7”带量采购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未中标产品”调价政策相继出台,集中体现在:中选药品按照中选价格直接挂网,试点品种涉及的非中选药品与联采办(或上海市)形成的梯度降价结果保持价格联动;鼓励非中选药品企业主动降价、自主申报,与中选药品价格趋同。

据统计,参与“4+7”集中带量采购的11城市均已发布执行中标产品,8试点地区(上海、北京、辽宁、天津、广州、重庆、深圳、四川)发布非中标品种的调价政策。3月,“4+7”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城市厦门、重庆、上海、沈阳、大连、深圳、北京、成都、西安、天津、广州等地陆续发布落实中选结果的执行日期。而全国非试点城市以梯度降价为手段,跟进“4+7”带量采购。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大格局逐渐形成,创新思考,重新布局,做好药品研发、行业管理、医保目录及支付标准等课题,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中国医药产业困局  2015年的“7.22”和2018年的“12.6”是医药行业的两大拐点。前者拉开了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序幕,大部分临床数据未能通过核查,大量研发费用打水漂儿,但整个行业一片点赞;后者实施“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以独家最低价原则中标,中标产品平均降幅52%,引发极大关注。

被动应对临床核查、带量采购、辅助用药目录,而不是主动给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处处走在规则的后面,躺在舒适区里走不出来,缺乏率先垂范的“领头雁”,这才是中国医药产业最大的困局。

中国药企历史担当失衡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主角,中国医药企业肩负着14亿人口的健康使命,但所提供的药品因在创新和仿制药质量根基上的势单力薄而在全球舞台失语,在使命面前担当不足。


挑战中寻找机遇


时代赋予思维,思维孕育发展。新时代,药企发展需要新思维。

1.用好集采政策,以药品为抓手,谋好发展局。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给药企带来的机遇有带量采购、联盟采购(主体是医院)、医保支付、联合采购办公室等,这使药企在参与投标前对参投药品属性、目标市场体量、采购主体、回款预期等有了明晰的判断。药企可结合自身优势,做出整体安排,但要面临巨大的议价压力,被动地在量价间博弈。

2.药企转型升级。提升仿制药质量,争取更多产品调入医保目录,从全球创新药的第三梯队开始,开发创新药,拓展新领域。

3.大局下思考,做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升级的促进派。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制定涉企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使政府决策更符合实际和民意。

药企可从具体的药品研发、生产,仿制药提高质量入手,吸取药品经营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形成有利于促进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行业协会等渠道,提交有价值的决策意见,参与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进程。

4.药企发展关注点。中国医药市场再调整,形成新拐点。一致性评价药品通过3家,未通过评价的企业将要退出市场;“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形成药品市场份额的70%;医保目录调整周期和调入调出将常态化;谈判药品、抗癌药品受到市场青眯,市场份额有增长趋势等,这些因素给药企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谋发展的机遇。

药企发展应该关注国家药品采购政策(包括行业政策)研判分析、与决策者阳光沟通渠道的建立维护、“健康中国”大数据的建立、数据分析尤其是药品性价比分析、药品研发投资战略和仿制药发展战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