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5 16:13:21作者:中国医保商会 朱仁宗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8年,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及预期,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原料药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放缓,全年进出口额达到386.69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2.19%。
大宗原料延续增势
2018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达到3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3.2%。出口数量达到929.72万吨,继续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75%;出口均价同比小幅下跌0.53%。
从具体细分类别看,大部分原料药出口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解热镇痛类、氨基酸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延续2017年以来的出口增长态势,出口额同比增速达到了两位数;维生素类、氯霉素类、中枢神经系统类等的出口也实现了不错的涨幅;而激素类、氨基糖苷类、其他抗感染类等由于出口数量大幅下滑,导致出口额出现15%~41%不等的同比减少。
出口市场保持稳定
亚洲、欧洲、北美洲依然是前三大出口目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45.8%、27.6%、15.1%。对亚洲出口的原料药达到486.09万吨,货值137.74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出口均价比全部市场出口均价低约12%,说明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原料药以低价产品为主。尤其是对东盟地区出口均价更是比全部市场出口均价低54%,东盟90%以上的原料药需求靠进口满足,解热镇痛类、抗感染类、维生素类等低价传统原料药是东盟从我国进口的主要类别。
对欧洲出口原料药193.86万吨,货值8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出口均价高于全部市场出口均价33%。其中,对欧盟国家的原料药出口均价更是高出44%。对北美洲出口原料药85.64万吨,货值45.35亿美元,同比增长7.48%,出口均价高于全部市场出口均价64%。对欧洲和北美洲出口的原料药均价较高,与当地市场对原料药质量标准要求较高,因而价格更高有关,主要出口头孢菌素类、激素类、心血管类、抗肿瘤类等附加值较高的品种。
对美出口继续增长
2018年,我国原料药共出口到187个国家和地区,印度、美国、日本依然占据我原料药出口目的国榜单前三甲。印度虽然近年来大力扶持“印度制造”,众多医药企业也纷纷向上游发展,原料药和中间体产量有所增加,但是从我国进口原料药的数据表明,其短时间内无法摆脱对我国原料药的依赖,2018年其进口我国原料药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占据我原料药总出口额的15%。
美国保持在榜单次席位置,全年输入我国原料药42.67亿美元,同比增长8.87%。维生素类、心血管类、氨基酸类、抗肿瘤类、抗感染类、激素类等品类占据主要出口地位。去年以来,美国数次公布对从我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清单,并一度拟将激素类、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布洛芬、三氯蔗糖等原料药纳入加税清单中,后又将上述原料药从最终清单中剔除,说明美方意识到了药品的特殊性和注册门槛高、不易替代的特点,倾向于不对从我国进口的原料药加征关税,以免影响其本国药品生产与供应。这也使我对美原料药出口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出口数量更是创下74.76万吨的新高。
日本常年位居我原料药出口目的国榜单第三名,这与其政府一直以来大力推广仿制药有关,日本药企还要面临成本压力及仿制药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为我优质原料药进入日本市场提供了商机。近年来,中日两国高层积极互动,良好的政治氛围也为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2018年,我国对日本出口原料药46.24万吨,同比增长7.07%,价值19.02亿美元,主要出口品种既包括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等传统大宗原料药,还包括沙坦类、普利类、他汀类等特色原料药。
在我原料药出口目的国榜单TOP10中,对韩国、德国、印尼的出口均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前十强占据了我国原料药出口额的62%以上,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
出口企业集中度增强
2018年,我国共有11406家企业经营原料药出口业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6家,经营企业家数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几乎全部由民营企业所贡献。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原料药出口的主力军,一直保持较强的出口活力,2018年合计出口额为193.45亿美元,同比增长7.26%,占比升至64%;国有企业原料药出口额近年来持续减少,2018年又减少了4.45%,当年出口额36.08亿美元,占比收缩至12%;三资企业出口也有所减少,减幅为2.87%,占比收缩至24%。
我国原料药出口前十强企业累计出口额27.08亿美元,占比9.01%;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已达43家,累计占比达23.24%。两项占比均比2017年有所提高,说明我国原料药出口龙头企业规模化优势越来越明显。不过,相比我国已达1.1万余家的原料药出口企业而言,关注国际市场的原料药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小企业、新企业较多,出口集中度仍然较低,这给我国原料药出口事业带来了新的竞争和挑战。
美国跌出进口三甲
2018年,我国进口原料药产品86.21亿美元,同比减少1.16%。随着近年来国内药品监管趋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升了对进口原料药的需求、供应不稳定导致企业开始寻求原料药进口替代、多项利好政策出台降低原料药进口门槛,以及国内医药市场持续增长,我国进口原料药数量不断增加,2018年达到184.49万吨,同比增长8.68%,当年进口额的减少主要由进口均价下跌9.06%造成。
维生素类、头孢菌素类、心血管类等进口量较大的原料药进口增速也较快,尤其是心血管类原料药进口额接近翻番,其中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卡波糖的进口额分别激增了121%和62%,而氨基酸类、激素类等原料药持续进口减少。
2018年,我国进口的原料药产品仍然主要来自欧亚两洲,进口金额分别为44.77亿美元和31.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0.7%和2.46%,合计占据我国原料药总进口量的89%。从具体国别上来看,爱尔兰以12.39亿美元的出口额和16.36%的同比增幅继续占据我原料药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并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德国跃居次席,我国从其进口原料药达9.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67%;美国则因为23%的负增长掉出前三甲,这很可能与我国出台应对美国加税的政策有关,部分列入我对美加税清单的原料药产品(心血管类、抗菌素类等)进口数量大幅下降60%以上,这应该是生产制剂的三资企业为规避加税减少了从美国进口,改为从他处进口所致。
关注原料药进口的企业越来越多,2018年我国共有6616家企业经营原料药进口业务,比2017年增加147家。民营企业数量增至3244家,进口额占据我国原料药进口总额的比例也增至23.5%;三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为2963家,进口额占比也从72%减少至69%,但仍继续在我国原料药进口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