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生物医药多元资本通道近在眼前

发布时间:2019-04-15 14:51:20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科创板紧锣密鼓


自3月下旬上交所公布首批获得受理的科创板申报企业名单以来,至今分批受理的企业总数已接近60家。记者梳理发现,其中,北京共有12家企业进入名单,上海和江苏各10家,广东和浙江为8家,其余则分布在福建、湖北、山东、天津、湖北等地。具体到生物医药领域,热景生物、博瑞医药、特宝生物、微芯生物、苑东生物、科前生物、申联生物等多家企业相继提交申请,充分体现出资本市场对医药创新企业的包容和支持。


排兵布阵热点区域


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创新,“互联网+医药”融合渗透,新医改进程逐步深化,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量。科创板的推出,对于挖掘医药创新“独角兽”企业意义重大。

从分批公布的名单不难看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仍是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企业的热门聚集地。

在日前于广州召开的“国际医疗产业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启动仪式”上,毕马威中国华南区管理合伙人黄文楷告诉记者,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创新热点区域,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吸收融资额度都呈现快速上涨趋势。“证监会已经发布科创板细则,并鼓励企业参与提交申请,无疑将对医药健康产业热点区域的创新企业起到发展推动的作用。”

2019年被产业认为是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提质年,一系列鼓励区域发展的政策不断落地,多项产业政策的加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聚集。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胡文浩坦言,医药产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无论是医药学科建设还是创新人才培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地在高校资源和产业链成熟度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优势。”

全新的一二级市场环境也引发资本“排兵布阵”。

松禾资本医疗大健康基金业务合伙人杨瑾指出,设立科创板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和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适用的具体行业范围由上交所发布并适时更新,在历次讨论意见及最终公布的实施意见中,生物医药产业被纳入科创板的定位目标之一。


对标全球竞技规则


医疗保健需求持续扩大,全民健康保健需求相应增长,消费者在医药保健成本中的份额也将快速增加。与会的美国医院国际医疗协会中国代表陈世泓认为,围绕科研培训、服务合作、技术许可、合资医院和海外投资领域多元合作,技术本身的发展将使医药创新愈加高效,监管标准和资本市场逐步对标全球规则,为医药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目前,国际各国证券市场对股票发行监管主要采取“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种模式。注册制侧重事中事后监管,在发行申请阶段要求发行申请人如实披露与证券发行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主管机构负责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由市场自行判断发行证券价值。

上世纪90年代初,证监会成立伊始便对证券发行实行实质审查制度,证监会设定严格的盈利指标,对发行人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审核,特别是对于首发定价采取了一定的限制。而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注册制在市场化经济中体现出优势,例如能够降低发行人成本,提高上市效率,对社会资源耗费较少,快速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等。

此次科创板注册制试点,采用“上交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模式,并设立“咨询委员会”,聘请科技创新行业领域专家,提供行业咨询和决策参考。同时,上交所的科创板规则在发行上市条件方面较A股市场有亮点与突破,不乏一些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规则体现,包括市场化的定价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明确接受红筹企业首发或者发行存托凭证、明确接受VIE架构、设置“绿鞋机制”等。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创始人兼主席于常海分析指出,去年初香港联交所已经修改上市制度,吸引和鼓励新兴和创新产业公司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Biotech企业登录香港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内地的证券发行制度改革也将为医药创新提供新的资本通道,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证券市场。”

记者留意到,此次公布的规则允许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上市条件极大突破了传统A股的上市盈利条件,将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做法与美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地证券市场上现行的多元上市条件并行的做法有趋同之处。

关于获得受理的科创板申报企业的更进一步情况,本报还将实时跟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