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直面降价 准入驱动市场

发布时间:2019-04-11 14:25:52作者:刘峻来源:医药经济报

直面降价 准入驱动市场


过去由招投标、医院勾标进药、临床上量的常规套路,已经被国家医保总局的集采和相关配套政策打乱。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标准快速推进,加上国家卫健委控制不合理用药、医院绩效管理政策,预示着医药行业正在建立新的规则,进入准入驱动的市场格局。

降低医保支付标准

从“4+7”集采执行相关配套政策来看,国家决心很大、考虑周全,如果有问题,可能会出在医生处方上。在中选品种停止营销活动后,医生短期内不能处方非中选药品,但是处方会“逐步”被吸引到其他同类的、不同化学名、有营销推广的药物。这时候,医院会怎么办?是否采取措施?用什么措施保证中选品种的用量?

医院的行动首先取决于各地医保、卫健部门执行配套政策的力度,中选药企的KA部门或销售经理也可以推动医院兑现采购量的措施出台。这次“4+7”中选药企应当发挥医院准入部门的作用,尽可能开展一些医院或医生需要的与产品临床应用无关的品牌活动。

未中选品种在“4+7”地区的销量损失已是必然,其他地区的价格联动压力也已出现。用2~3年时间,阶梯降低医保支付标准,最终以中选品种价格为医保支付标准。会有一部分患者为进口药自付高出医保支付标准的那部分差价,更多的患者可能不会。

非中选的原研药如果不降价,就会在中国市场面临迟来的“专利悬崖”。非中选的仿制药生存压力陡增:不降价不能挂网采购,降价就没有费用做推广,又没有国家统购统销,还是没销量。还有一个医保支付标准,患者有不用自付的国产药可用,就没理由为其他国产药承担自付。

考验成本和准入优势

在这次“4+7”集采中,一些产品未中选,并非因为成本,而是对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估计不足。将来,非中选品种只能调整策略,把价格拼到地板价。未中选的另一个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当价格拼到真正的地板价,缺乏成本优势的仿制药企会非常无奈。

《医药股的逻辑:日本告诉我们,老龄化≠药企增长》提到,日本的一致性评价结束后没多久,药品市场就不增长了,核心原因就是“一致性评价”后的降价。据称,日本仿制药Top10占51.8%的市场份额,Top30占76.6%。这和美国仿制药企的情况差不多,Top10占56.1%,Top20占75.2%。而在中国,50%的市场份额会交给哪10个药品?75%的份额集中到哪30个药品?

药品销售总量没有增长,并不意味着所有药企都不增长。能够在降价后依然生存下来的药企,会吃掉不肯降价药企的份额。如果大家都降价,有准入优势的药企会吃掉缺乏准入能力药企的份额。因为降价后,大家都没有费用开展营销活动,拼的就是准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