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关于废弃药处理的数据对比

发布时间:2019-04-11 14:18:25作者:罗宁泰 熊亚娟 黄璜 江滨来源:医药经济报

家庭废弃药处置研究(六)

关于废弃药处理的数据对比


有废弃药的家庭比例: 我国为44%

关于国际上有废弃药的家庭比例,欧洲仅有爱尔兰的一项研究表明52%的参与调查的家庭保留了未使用的药物;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有废弃药品的家庭比例类似,新西兰参与调查的家庭中60%有不需要的药物,62%的澳大利亚家庭中有剩余的、未使用的或不需要的处方药。

同一个洲不同国家存有废弃药的家庭比例差距可能较大。在亚洲:对阿富汗的喀布尔进行的研究显示,有95.3%的参与者家中有未用药与过期药。在科威特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家庭(95.7%)均表示家中有他们想要处置的药品。文莱的调查显示,有75.1%的人承认家中有未使用的药物。在韩国,首尔与釜山各有89.6%、79.5%的家庭在家中保存未使用的药物。而在土耳其进行的调查则显示有未使用或不需要的药物家庭比例为41.0%。

综合各个大洲的情况来看,存有废弃药的家庭比例从17.2%到95.7%不等,大部分均大于50%。而本次调查显示,我国有废弃药的家庭比例为44%,低于国际上的一般范围,被访者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愿意废弃。

废弃药产生原因: 药品过期是主因

关于废弃药品产生的原因,最主要为药品过期(91.9%),其次为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29.8%),这一结果与黎巴嫩、澳大利亚的调查结果相似。

在黎巴嫩,药品过期(66.9%)跟已完成治疗(27.4%)是处理不需要药物的前两大原因。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受访者也主要是因为药物过期而处置了不需要的药物(68.7%),患者情况改善并且停止服用药物占14.9%,其他原因还有推荐的药物疗程已经完成(13.4%),医生改变了药物(10.8%)。

在新西兰的研究中,居民产生废弃药物的最主要原因是身体状况改善或解决(67.9%),其他占比较大的原因有改为其他疗法(37.6%)、过量供应(37.2%)、过期(34.3%)、副作用(33.6%)。在文莱的调查显示,对于家中有未使用药物的原因,有54.2%的人选择健康状况已经改善或完全康复,其次是因为副作用(34%)和过期(30.8%)。

通过与国际上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由于药品过期而产生废弃药品的问题较为严重,过期药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强的备药意识、过度且不合理的处方、较差的依从性等,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尽量降低药品过期比例,从而减少废弃药的产生。

处置方式: 扔垃圾桶比例较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扔垃圾桶是最主要的废弃药品处置方式,占比为87.8%,这与国际研究的结果一致。瑞典是例外,对于废弃药的主要处置方式是返还给药房(55%),这是因为瑞典的垄断药房连锁店Apoteket AB于1971年就推出了药品回收的相关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扔垃圾桶是主要的处理方式,但仅有印度、罗马尼亚、尼日利亚三个国家通过垃圾桶处理的比例超过了87.8%,分别为91.20%、95.3%、100%,其余国家均低于87.8%。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仅有7.6%的参与者选择了通过冲入厕所或扔入水池进行处置,这一比例低于中国台北、文莱、科威特、美国,范围在8.3%~31%。可以看出,我国通过冲入厕所及扔入水池的处置比例相对较低,而进行回收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我国2002年以来各地药监部门及医药企业开展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相关。

危害认知: 影响处置方式选择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参与者认为废弃药品对于环境、人体的危害程度大,但是还有87.8%的人选择了通过扔垃圾桶处置废弃药品。

在对具体处置实践的危害认知方面,各有64.8%、32.6%的人认为扔垃圾桶对环境、人体是有害的,这一认知对于实际处置方式的选择具有积极影响。尽管超过一半的人知道药物对于环境、人体的危害性大,但大多数人仍然以一种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方式处理未使用的药物,可能是因为被访者没有更好的处置方案。

是否愿意回收:与回收难度、渠道有关

关于避免废弃药品产生的方式,多数被访者认为不过度备药、医生不过度开药、加强合理备药的宣传教育有利于避免产生废弃药品,即从自己的角度和源头出发减少不合理的储备,从而避免产生废弃药品。

大部分被访者表示愿意进行回收,少数不愿意参加回收活动的原因主要有“较麻烦”“回收点距家较远”“手续繁琐”等。因此,除了需要对合理备药进行宣传教育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回收点位置、回收活动、可回收品种等宣传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