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粤港澳药品 互认互通掣肘何在

发布时间:2019-04-10 15:40:54作者:本报记者 李蕴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期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在4月3日举行的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分论坛上,有行业专家表示,具体到医药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或将聚焦在生物医药及中医药两大板块上。

生物医药生态链待完善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蛋白类等生物医药、基因检测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也让生物医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最值得期待的产业之一。

其实,在数年前广东就已出台文件,力求提升医药产业的集聚水平,提出到2020年,形成以广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深圳国家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基地等为核心的珠三角医药产业集群和岭南道地中药材原料产业集群。该计划目前已有一定的进展,广州国际生物岛园区已有逾150家生物技术相关企业入驻;深圳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内生物企业达120余家,制药企业2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90余家。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面临挑战不小。尤其是与当前生物医药产业进展迅猛的长三角相比,大湾区在生物医药领域还存在差距。有创投企业高管就指出,广东地区以往以制造业为主,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链不够完善,要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仍需要时间。

不过,上海德勤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深圳分所合伙人李枫也在论坛上指出,在营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越营商环境方面,政府以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港澳及海外人才,试水跨境研究人员享受特别税务安排、港人港税等政策。她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健康企业应该积极研究税收新政策,主动“对号入座”,享受税收政策改革红利。

药品注册呼唤互认机制

比起生物医药,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医药方面的优势也许更为突出。《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数据显示,香港市场出售的中成药约80%的品种来自内地,而澳门约97%的华人有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习惯。 

“可考虑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政策,突破政策壁垒,充分利用区中各地医药产业优势,实现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看来,粤港澳三地药品互认互通前景广阔。但由于目前三地药政系统不互通,药品注册要求、标准不一,港澳对内地产品认可度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若能探索建立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对指定的药品品种实行注册互认机制,则有望实现产品在三地同步销售,打通粤港澳注册、生产、销售的通道,形成横跨三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共同体。

分析人士指出,中医药国际化更强调中医药与科技相结合,如通过科技创新发掘中医药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在坚持中医药原创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等,加快创新。产业应当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两大契机,促进要素资源聚集,推动国家中医药科技产业前沿关键技术、市场空间、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李楚源也建议,须加快建立中药国际标准体系,鼓励粤港澳三地科研院所、中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针对中医药产品的特性,尽快推出适合中医药发展实际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药产品质量标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甚至世界范围内中药安全性标准的统一理清思路、严明程序、规范评审,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