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借势带量采购提升集中度

发布时间:2019-04-09 17:42:51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药流通三巨头年报发布

借势带量采购提升集中度


近日,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流通三巨头相继发布2018年年报。整体来看,相比2017年,三家公司营收增速看涨,增速分别为11.73%、9.9%、21.58%,上药营收增速最高。不过,不同企业在净利润增速方面落差明显。与2017年相比,仅上药净利润增速略微增长,由10.1%升至10.24%。而华润净利润增速由23.5%降至15.90%,国控由13.7%降至4.67%。

板块业绩大不同

具体来看,国药控股旗下几大板块业务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受益于分销网络进一步扩展,国药控股医药分销业务实现营收2810.49亿元,同比增长9.29%;受益于收购扩张及存量药店自身业务增长,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收148.01亿元,同比增长19.46%;受益于医疗器械业务的收购扩张及业务增长,医疗器械业务实现营收494.74亿元,同比增长29.99%。

记者留意到,2018年以来,国药控股加速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前不久,国药控股发布公告称,决定在原有经营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经营范围扩充,扩充医疗器械经营、食品销售管理以及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等。未来,随着空白市场不断被填补,医械业务将更加可观。

再来看华润医药,其旗下几大业务板块增速则有升有降。医药分销业务方面,2018年实现收入1553.28亿港元,同比增长7.4%。分销业务毛利率为7.3%,较2017年提升0.6%。医药零售业务方面,华润医药2018年实现收入54.54亿港元,同比增长28.5%。零售业务毛利率为14.6%,较2017年下降2.9%。

对于分销业务的增长,华润医药表示主要得益于“省级搭建平台,地市级布局网络”的外延式并购战略。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华润医药的分销网络已覆盖至全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包括二、三级医院6581家,基层医疗机构5.15万家以及零售药房2.69万家。对于零售业务毛利率下降原因,华润医药坦诚,主要是因为利润率相对较低的高值药品直送业务(DTP)的快速增长。2018年,华润医药共有853家零售药房,其中DTP药房已达140家,覆盖66个城市。

相比国控、华润,上药几大业务板块的增势更加迅猛。

去年,上海医药分销板块实现营收1394.45亿元,同比增长20.06%,毛利率6.85%,较2017年提升0.73%。其中,2018年对康德乐的并购完成,上药康德乐全年实现经营性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率从0.5%提升至0.9%。

对此,天风证券分析认为,完成对康德乐的并购后,上药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总代理商和分销商。数据显示,2018年,进口药品占上药药品分销收入的55.04%。2018年CDE批准上市的新药中,通过全国商业分销公司进口代理的品种共计20个,上海医药共获得其中15个进口药品全国总代理,囊括两大PD-1新药Opdivo与Keytruda及日本卫材公司的肝癌一线治疗新药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等重磅产品。

零售业务方面,上药表现同样亮眼。去年零售业务实现收入72.02亿元,同比增长27.70%,毛利率14.84%。在此期间,上药持续加速处方外流市场布局,截止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子处方流转848.87万张,增长快速,累计对接医疗机构340家,服务患者超过360万,其中上海社区延伸处方项目处方量实现翻倍,市场占有率近70%,覆盖242家上海社区医院中的160家。

寻求高毛利突破

随着“两票制”、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进,商业生态重构,龙头流通企业优势凸显。在已公布的上海地区带量采购中标药品的分销商遴选中,国药、上药还拿到了配送权。

有专家认为,“4+7政策执行下,对流通企业来说,流通总盘有所减少,低毛利效率型运行将是常态。同时,大流通企业承接中标产品配送,集中度继续提升。优质落标产品转向零售渠道,零售渠道也愈加重要。”

今后,受到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因素的影响,流通企业企业面临竞争加剧、资金回款等多方面的挑战,流通巨头调整各大业务板块是大势所趋。

国药控股总裁兼执行董事刘勇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受各种因素影响,医药分销行业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但企业毛利水平的高低主要跟业务结构有关系,争取通过业务结构的调整来维持、甚至逐步提高毛利率水平。在分销、零售和器械三方面都将加大力度,尤其会加快零售和器械业务的增长,因为零售和器械的毛利率相对要高一些。这些业务结构占比的提高,将有利于维持、提升公司的整体利润。对于零售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自有门店的扩张,还有对于合作药房加盟、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药店等一系列方式的探索。

带量采购大势下,企业如何应对流通领域的变革?采访中,一些流通企业表示,带量采购目前仅在试点地区进行,短期内对流通企业业绩的直接影响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大型流通企业,虽然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但集中度快速提升了。

工业企业、医院也都关注到了这一趋势,他们和大型流通企业合作的意愿变得更为强烈。随着带量采购品种以及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品进入市场,对流通企业也提出新的需求,需要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创新营销模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