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乡镇市场怎么破

发布时间:2019-03-27 11:42:56作者:郑佩来源:医药经济报

年初,一则关于河南项城范集镇卫生院张贴“生意兴隆”对联的视频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疯传,事件最后以卫生院发表致歉声明告终,但笔者却从中看出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窘境。


乡镇卫生院发展缓慢


与城市等级医疗机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公立医疗机构近10年发展较慢,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原因造成:

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各级财政对卫生院的投入不到卫生院支出的20%,卫生院依靠业务收入运转,医务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才想办法向二甲以上医院靠拢。

3.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难以标准化。

4.发展环境得不到有效保障。

服务对象不满意,小感冒勉强凑合,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好多药不是缺货就是没有,看急诊,卫生院医生一句“看不了”一推了事,这种情况也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蔓延。至于重病、大病更不可能到卫生院看。健康档案连本人都看不到,就别说真假好坏了,健康体检流水线般操作,健康教育不发纪念品就没人参加,慢性病随访管理,一年也没能上门服务一次。

医务人员也不满意。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报销制度使不少本该由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病人流到卫生院,损害了乡村医生的利益。

基药制度实施后,在原料药垄断、价格倒挂、医保支付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很多药品提供不了,导致病人流失。要发展业务,受制于基本医疗制约和医院等级限制,以及各种医疗技术准入门槛抬高,没法发展业务,导致不少业务骨干流失。


推进县乡村一体化


凡是基层医疗机构生意好的,都是报销快、敢于放开基层非基药占比的地区,要么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医保资金账户结余较多,要么是革命老区、贫困县等国家财政补贴较多的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都不是很好。

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问题解决不好,农民健康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两年,国家也在采取措施,扭转局面。新版基药目录扩容,总目录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种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药品调入结合疾病谱顺位、发病率、疾病负担,注重保障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负担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卫生等方面需求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通过增加基药品种,各地慢病目录、基层用药非基药占比扩大等措施,缓解基层药品短缺问题。

通过医联体推行分级诊疗,处方向基层延伸,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在“区域+专科”特色的扇形结构的医联体大框架里,大医院和基层统一医保目录,医保资金向基层倾斜。县乡村一体化的共同体开始在各省县区推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问题。同时,国家逐步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和一体化诊所标准化软硬件设施,夯实基层医疗机构基础。


乡镇病号去哪儿


笔者和很多做第三终端业务的朋友沟通发现,第三终端,特别是乡镇的市场越来越难做。任厂家品种属性再好,第三终端根本不缺品种;任你学术推广花样再多,诊所大夫无所适从;最关键的是乡镇病号越来越少,任你厂家代表挤破头,搞活动,搞政策,没病号,货卖不动,一切努力都是白搭。

厂家都是说自己的产品是黄金单品,花费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医生好不容易成功推荐产品,消费者说一句:“从农合本上扣吧。”产品不在目录,“新农合”报销不了,怎么破?想办法做外购,又受到产品空间和卫生院“摄像头”的监控,小打小闹可以,根本成不了气候。

大家发现,传统的第三终端营销已经不好使了,县级以下市场越来越难做,很多销售代表问:“乡镇上的病号越来越少,门诊部生意越来越差,病号都去哪里了?” 第一,与城市化有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百姓聚集到县城以上的城市,乡镇的老人和儿童越来越少。

第二,与国家这两年倡导的“健康中国”和“治未病”有关,老百姓保健意识提高,患病机会减少。另外,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劳动强度降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风吹日晒雨淋的机会少了,生活环境改善,都影响疾病的发病率。

作为第三终端代表,病人在哪里,我们的业务就做到哪里。在县级以下市场,做好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同时聚焦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给诊所赋能,协助诊所提高诊疗水平,打造专科诊所。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属性,做基本药物品种和有确切疗效的专科黄金单品。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