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打赢脊柱结核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03-23 19:06:03作者:高阳来源:医药经济报

打赢脊柱结核脱贫攻坚战

北京中卫公益基金发起“关爱成人脊柱结核精准扶贫走基层”救助项目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终结结核,时不我待!”自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发现结核病病原菌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目前结核病仍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一人患结核,全家被拖垮

结核病一直是传播速度快、易感人群多、疾病负担重的传染类疾病之一。每天有近3万人患上这一疾病,约4500人因结核病失去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有1000万人罹患结核病,死亡160万人。其中,87%的新结核病例发生在30个高结核病负担国家,8个国家占新结核病例的三分之二,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等不发达国家。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根据2017年原卫计委公布的数据,2011-2016年,中国年报告结核病患者数均在90万左右,且疫情分布不均衡,西部高于中、东部,农村高于城市。虽然近年我国在结核病防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是发病“重灾区”,患者总数居全球第三。

尽管我国政府已将结核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结核病患者提供了免费检查和一线药物治疗,但辅助治疗尚不在免费范围内。另外,各地对耐多药结核的政策也不统一。很多抗结核治疗仍在门诊进行,多数门诊治疗费用尚未纳入医保,这导致超过一半的患者家庭正经历“灾难性医疗支出”。

目前,我国脊柱结核居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脊柱结核以骨质破坏为主,是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形式,若治疗不当,很可能导致终身瘫痪。由于这类结核病大多影响到年富力强的成年人,因此在所有类型的结核病中,脊柱结核最容易导致一家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据调查,我国结核病患者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约3万元,其中,每位患者治疗平均花费近7000元,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23%;若按家庭实际年平均收入计算,花费比例高达49%。脊柱结核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更长时间的用药治疗,各种定期检查项目,导致大多数脊柱结核患者家庭陷入“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困境。

一体化诊疗,救助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致残、致瘫率较高,能否及时有效接受治疗,决定了治疗效果和肢体功能的保全。除了患者本身接受诊断、治疗较晚之外,很多医院对脊柱结核的处理流程也较为落后,耽误了患者的治疗。

传统的处理流程是:综合医院确诊后,让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并接受治疗,确认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回医院做手术,术后要回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治疗。目前,抗结核治疗一般需要1年多,而由于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来回奔波,导致从确诊到接受手术的时间大大延长。手术结束后,仍要辗转于手术医院和抗结核治疗的医院之间进行复查,病人往往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北京中卫公益基金会开展“强起来——关爱成人脊柱结核精准扶贫走基层”救助项目,旨在救助全国范围内的低收入家庭、农村特困户、边远山区的成人脊柱结核病患者,改变因病致贫的局面,使广大脊柱结核贫困患者受益。

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利用该院在脊柱外科类疾病防治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夏平副院长的带领下,该院脊柱专业团队在继承创新传统中医药基础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新医学的跨界学习,把结核化疗、并发症处理等进行一体化治疗探索,建立了“脊柱结核中西医一体化诊疗模式”。

他们在临床上发现脊柱结核病人后,一旦排除传染性,就可以马上对病人进行抗结核病治疗,化疗1~2周就及时手术,实现抗结核治疗和手术之间的无缝对接。从患者术后的化疗、营养状况的中西医结合调理,到化疗并发症的处理以及药物的中药西药调整等方面,实行中西医一体化管理。临床发现,除了耐多药结核病人外,大部分脊柱结核病人采取短程治疗,10个月左右可基本痊愈。

2018年,该院联合由爱心企业成立的北京中卫公益基金,共同发起了“强起来——关爱成人脊柱结核精准扶贫走基层”救助项目,帮助贫困家庭的经济顶梁柱成人群体,针对18岁以上的成人患者,尤其是低保户、贫困户,给予每人5万元脊柱结核手术费用的补助。

从第一期项目实施反馈来看,患者及家庭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从患者的愈后随访来看,一体化诊疗方式更好地帮助患者减少了疾病周转时间,总体康复效果更佳。近年来,该院开展脊柱结核手术100多台,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一体化的手术经验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脊柱结核中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脊柱结核救助项目也得到全国大人代表的关注和支持,并对项目前期实践予以充分肯定。有人大代表建议: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精准扶贫,脊柱结核病人专项救助项目》,在全国推广该院的“脊柱结核中西医一体化诊疗模式”,针对低保户、贫困户患者开展救助活动,帮助他们减轻医疗负担,避免患者因结核病陷入“越穷越病、越病越穷”的怪圈。

一起脱贫攻坚,挺起国人脊梁

防治结核病已经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议程。自2000年以来,全球对抗结核病的努力拯救了约5400万条生命,使结核病死亡率下降42%。在2018年9月举行的首届联合国高级别会议上,各国元首做出了终止结核病的承诺。承诺确保到2022年底使4000万结核病人获得所需治疗,同时商定为3000万人提供预防性治疗。到2022年每年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动员130亿美元,同时为相关研究活动筹集20亿美元。

消灭结核病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建议将脊柱结核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相关医疗机构加大对脊柱结核防治的重视,在各地结核病防治所联系病患,进行重点帮扶。呼吁更多社会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加入进来,帮助更多的脊柱结核病人重新“站起来、强起来”。

建议在全国推广“脊柱结核中西医一体化诊疗模式”,让脊柱结核患者少跑点路。以省为单位,由三甲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城乡基层结核病机构的“医联体”,方便病人转诊,为贫困患者开通相应的绿色通道,减少患者在不同医院周转的经济成本,避免因此耽误治疗。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地方医院可以开展相关脊柱结核科普活动和公益日,为病人组织义诊和举办健康大讲堂。由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建立脊柱结核诊疗大数据平台,收集脊柱结核病患信息,定期回访,把这部分人的健康管起来,实现“真脱贫”。

确定目标人群和帮扶标准,落实精准扶贫计划。脊柱结核病人病程长、病时久,有时很难发现,基层扶贫及社区医疗机构要做好“早发现”的工作,开展基层调查,帮助筛选和甄别贫困家庭。

建议主要锁定低收入家庭、农村特困户、青海西藏高原区域、边远山区的成人脊柱结核病患者,进行重点帮扶,逐步落实帮扶计划。资助对象为:18周岁以上成人患者;经临床、实验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包括骨与关节结核),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已排除结核传染性的患者;由农村乡镇或城镇街道办事处以上行政机构证明为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患者。

今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终结结核,时不我待”,要紧急采取行动,在扩大防治覆盖面、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增加经费筹资和人权保障等方面有所行动。呼吁政府、受影响社区、民间社会组织、卫生保健提供者及国家/国际伙伴团结协作,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

开展行动,时不我待!终止结核,时不我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