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内外资企业同台竞技慢阻肺治疗

发布时间:2019-03-12 20:09:38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患者数量已经达到约1亿人,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在近日于广州召开的“合奏华章、倍感顺畅:慢阻肺治疗新时代”媒体会上指出,“慢阻肺的诊治要趁早,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慢阻肺治疗在中国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规范。”钟南山指出,对于症状较轻的早期患者,若普遍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的获益低而风险高,不是最优选择。但研究发现,在这些患者中,即使不符合指南推荐标准,仍有高达三至五成的患者在用ICS。他强调,“合理应用ICS,及早使用支扩剂,是中国慢阻肺规范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指南《慢阻肺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倡议(GOLD)2018版》指出,支气管扩张剂 (支扩剂)是慢阻肺治疗过程中控制症状的核心药物。最早出现的是单支扩张剂,近年来出现了双支扩剂,即联合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支扩剂。

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荣昌表示,“随着近年来双支扩剂陆续在国内上市,慢阻肺治疗也全面进入双支扩时代。”比如,以前患者普遍使用单支扩剂噻托溴铵,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经典药物,而最近在国内上市的噻托溴铵/奥达特罗吸入喷雾剂,就是在噻托溴铵基础上研发的双支扩剂,加入了全新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奥达特罗。两种药物联合可实现机制互补,协同增效,进一步改善慢阻肺的气流受限,“双轮驱动”,达到“1+1>2”的效果。

GOLD还明确,除了药物本身,吸入装置的规范操作同样重要。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剑铖教授指出,医生和患者中均存在对吸入装置和吸入技术认知不足的情况。临床上吸入装置错误操作普遍存在,增加了患者病情波动的风险。现有的被动吸入装置,也不能全面满足患者需求。

据悉,噻托溴铵/奥达特罗吸入喷雾剂能够实现主动喷雾,易于患者吸入,同时稳定递送药物,确保高效肺部沉积,保证药物疗效。

虽然过去十几年中已有多款治疗慢阻肺的药物面世,但该疾病领域仍面临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已有多款治疗慢阻肺的药物陆续上市。当前,慢阻肺的主流治疗药物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勃林格殷格翰、GSK、诺华、阿斯利康等均加强深耕,正大天晴、深圳健康元等本土企业也积极跟进布局。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业务负责人冯耐德表示,目前他们在中国已有7款呼吸疾病领域的药物,用于治疗慢阻肺、哮喘、肺纤维化等。未来将继续加强投入,保证市场竞争力。

“我们应该欢迎竞争,不论是从医生角度还是患者角度,均需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才能评价各个产品的优劣。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价格上要有优势,这在中国很重要。”钟南山表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