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西方药物经济学原理 在中国能发挥多大作用

发布时间:2019-03-12 19:48:01作者:李连保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品经济学研究是新近听到最多的新兴领域,很多从国外留学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专家学者比较热衷这一学术领域。但是,西方国家的药物经济学原理在中国医药市场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笔者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的药品经济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框架下才有讨论的价值。依照英国的传统观点,经济学的规律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事实,并利用从观察和经验中获得的知识,确定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直接和最终结果,而国内的药物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价格维持生命周期

国内医学教育领域把医和药完全分开,导致药学专家的医疗领域知识匮乏,所以评估药品市场价值活动一定要有医学临床专家介入,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疗成本与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才能客观判断其临床价值。

国内很多药企盲目追求扩大规模,“有效规模”概念的引入对目前药品经济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众所周知,有效规模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曲线最低点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企业能选择一个产量规模,使平均成本最小。记住:企业能任意选择规模,让成本最小。在LAC最低点左侧递减的部分,称为规模经济,就是随着产量上升,LAC越来越少。右边的叫做规模不经济。从这方面来讲,药品的销售价格和规模大小有一定的变量关系,需要充分考虑。

一个药品生命周期的终结,可能是新产品替代,也可能是病重消失,还可能是治疗手段更新等等。其中,最普遍的因素是产品价值链崩塌,当一个产品的价格体系不足以支撑其流通环节需要,产品很可能被市场淘汰。合理的价格体系是维持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条件。

药品经济具特殊性

药品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单纯依靠经济杠杆又不能很好地保持医疗活动的公益性。部分业内人士对一些政策不理解,认为违反了药品经济原理。但正是对药品市场经济中的弊端和问题,通过政策进行制约和补充,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的优越性,即能够充分保持医疗的价值和公益性。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经济特点不同于普通产品经济,主要表现在:

1.药品的选择使用人群不是患者,而是专业的医药人士,或者在专业医药人士的建议或指导下使用。药品有其自身的一套推广教育体系。

2.药品是患者追求健康或延续生命必须选择的商品,受政策、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和影响因素较多。

3.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矛盾,商品使用的效果和结果比较复杂,不同于普通商品。

4.药品本身就是医疗活动的附属品,没有医疗活动,药品就不复存在,犹如毛和皮的关系。药品市场受医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总而言之,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启动对中国药品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有益的,但国内药物经济学领域研究照抄照搬西方理论并不合适。经济体制和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要立足当下,“自然不能飞跃”这句格言对于药物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尤为合适。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