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英药品零售差异

发布时间:2019-03-12 19:20:36作者:张海涛来源:医药经济报

英国医疗保险体系(NHS)制度是以公共支出为主的健康保险系统,经费主要来源于税收,提供所有英国公民以及一切有合法身份的外籍侨民免费或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在英国,所有居民必须在NHS 的全科医生诊所注册后才能享受到国家福利。NHS卫生服务体系由初级服务、社区服务和专科服务三个部分组成。初级卫生服务由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简称GP)提供,社区服务由当地政府组织提供,专科服务由国立医院和专科医生(Consultant)提供。后两者通常只接手GP转介的病人,或是重大意外伤患和急诊患者,转诊制度十分严格,病人转诊时必须出示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的转诊信。从图1可以看出,英国的诊疗和药品是互相独立的,全科医生免费看诊后若开了处方笺,患者可凭该处方笺至药店取药。

英国:医药分业

英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药品流通体系,保障了药品流通的安全、高效。由于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目前英国的药品流通体系也处在变革之中。在传统流通方式下,药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从制药商处到达患者手中:一是厂家直销。对于那些需求量比较大的药品,制药商可以直接销售给医院,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主要是品牌药;二是代理销售。制药商委托药品批发商销售药品,批发商将药品销售给全科医生或社区药店,最后到达患者手中。不同的制药商采取的代理销售模式又有所区别,一些制药商采取独家代理方式,一些制药商同时指定少数的几家药品批发商进行销售。目前,一些新的流通方式正在兴起,包括1.制药商将药品直接销售给社区药店,药店通过在线处方收集平台获得处方信息,并将相应药品提供给患者;2.药品批发商直接向患者提供药品;3.随着医院门诊患者家庭护理服务更为普遍,医院可直接将药品送到患者家中。

从图2可见,英国的药品流通体系主要由制药商、批发商和零售终端三大体系构成。零售终端方面又主要分为公立医院和社区药店这两大药品采购主体,他们对品牌药和非专利药采用不同的采购机制(见表1)。英国社区药店的药品采购呈现分销体系扁平化的特征,大型连锁药店逐渐减少了对批发商的依赖,直接从制药商处进货,并建有大型仓库储存药品, 通过内部分销系统直接供应到各个门店。数据显示,“直达药房”模式占英国药房销售药品比重的10%。相对于公立医院,社区药店在药品采购方面具有较大灵活性。社区药店可以与批发商或制药商协商价格,争取获得最大的药品价格折扣。

英国实行医药分业,独立开业医生一般不售药,门诊处方流向药品零售商,包括社区药房和大型超市等。仅在少数情况下,医生才会同时售药,如针对生活在偏远农村地区、去社区药房取药存在困难的病人。英国医院药房为本院病人服务,主要面向住院病人。总体来说,英国公立医院售药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20%,其中,非专利药占公立医院药品使用量的60%,金额的20%;药店售药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80%。

中国:药品分销环节多

与英国相比,我国呈现出系统性差异,公立医院在药品购销上具有垄断力量,药品批发市场没有形成明显集中的局面,药品分销体系环节也很多。

表2对中英药品医药采购体系进行了比较。从相似性上看,中英药品流通体系中的集中采购都是控费需求下的产物。医疗费用的快速攀升给医保支付带来压力,按病种付费机制的推行和管理式医疗的崛起加大了医院自主控费的动机。从市场化程度来看,中英两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都以政府支出为主,商业医疗为辅。除此之外,在公立医院的集中采购方面,中英两国都以官办组织主导。

从不同点看,就零售终端方面,英国零售药店的连锁率长期以来高于中国。目前英国零售药店的连锁率为62%左右,而中国零售药店的连锁率较低。2012年中国43.26万家零售药店中,连锁药店仅占36%,产业集中度低。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国药店数量达到45.37万家,其中单体药店数量22.47万家,连锁药店达到22.90万家,连锁化率为50.5%。

在医院终端,相较于英国公立医院长期以来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集中大量采购仿制药,中国药企对医院的传统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医药代表向医院推广药品,因此,医药代表在药品流通中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不过,随着医保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行,一些药企开始直接寻求政策上的支持,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模式。

TIM图片20190312192132.gifTIM图片20190312192201.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