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加速形成完整生态链

发布时间:2019-03-04 14:24:15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粤港澳大健康产业创新升级进行时


上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深圳召开,落地打通粤港澳大健康产业资源,通过促成产业融合共识和成果,为三地卫生与健康领域深度合作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促进三地医药产业与健康事业协同发展。


创新合作极具潜力


本次大会上,广东省卫健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紧密合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领域合作,深化中医药领域创新合作,拓展科研和服务领域合作以及强化人才培养和诊疗合作。

记者从会上获悉,粤港澳将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开展项目合作。有关合作项目文本显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在深圳建医学院、医院;广东省多家医院将与香港多所大学在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开展科学研究,成立专项研究实验室。

粤港澳大湾区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和产业纵深备受业内肯定。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海佳表示,将港澳的科研能力、国际化管理水平与广东的产业化基础相链接,有利于粤港澳多地在大湾区框架下实现生物医药合作的互利共赢。

近年来,粤港澳区域内地市纷纷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重点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高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式落地珠海横琴;GE产业园、百济神州、赛默飞等巨头落户广州开发区;深圳微芯生物、中山康方生物等众多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也得到了产业资本的高度关注。

“政产学研”各环节对创新转化意义重大。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施展芳此前告诉记者,香港数家院校全球排名100强,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强、精英人才众多、多项科研成果排世界前列水平。对于广东省而言,其转化能力、应用能力、人口市场适应能力都发展很快,围绕医药创新这一主题,整个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和创新合作极具潜力。


打造大健康产业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大湾区产业高端化、区域一体化、轨道交通公共化成为必然。业内普遍判断,在此打造大健康和医药创新产业高地正当其时。

然而,伴随政策引领产业跃升,产业链落地构建无法一蹴而就。从点到线、沿线立面,需要医药健康企业不断壮大,才有可能延伸出为其服务的产业链上下游,逐步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环境成熟度尚有欠缺,吸引人才迫切需要更具吸引力的地方政策。

中创集团总裁郑贵辉在近期举行的“中创集团八周年创新产业建设汇报会”上指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正处在极具挑战的时代,创新和调整将成为常态。“大湾区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企业在特殊发展时期必须拥有强大的产业信仰和产业抱负,才能在未来占据一席之位。”

面对产业转型时期的结构性挑战,制造业的创新短板正在补齐。建信资本创始合伙人苑全红告诉记者:“与上海、江浙一带相比,大湾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特点和差异明显。如广东地区以往以制造业为主,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链不够完善,要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仍需时日。”

为进一步弥补医药创新闭环短板,广东省内各地市近年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仅在2018年,广州市就出台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四份相关文件;深圳则出台了《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旨在到2020年集聚10家以上的高水平医学机构,成为全球性的生物科技和产业园区。

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指出,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项目具备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特点,必须强化在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目前广州南沙自贸区大幅加强同国际医疗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互动交流,已有不少优质的医药健康项目通过穗台转化基地、中澳转化基地、中英转化基地、中美转化基地等平台进行本土转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