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并购, 不仅是零售的事

发布时间:2019-03-04 14:15:17作者:赵衡来源:医药经济报

从全球市场来看,药企之间的并购正在加强。2019年初,百时美施贵宝(BMS)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公司(Celgene),武田完成620亿美元收购夏尔,都体现了跨国公司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传统化药的式微和生物药研发的难度加大,整个市场都在寻找下一个可规模化的产品种类。另一方面,随着各主要经济体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医保面临开支增大和收入下降的挑战,不得不进行医疗支付改革,进一步压缩药价,这加大了药企的压力,也进一步推动了药企之间的整合。

立足中国市场来看,药企并购也延续着这两条主线:获取产品线或新市场以及应对支付方的压力。


产品管线存在两种分支:

投资新产品或新市场和加强自身优势


首先,从产品管线的并购来看,投资新产品或新市场和加强自身在某个领域的优势是两个不同的分支。前者以大型外资或民营药企为主,而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国资背景的企业,尤其是大型流通商和中成药企业。

外资药企主要在全球总部层面发生并购,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仅限于子公司的合并。民营药企则主要集中在跨境并购上,比如,2017年复星以10.9亿美元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Gland Pharma最大单品肝素钠是目前全球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而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生产与出口国,Gland Pharma的收购完成后,复星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引入中国市场并在这一领域整合,也有助于复星进入美国市场。而人福医药更多的看重技术引进,比如对医药细分行业龙头RiteDose公司的收购,引进BFS(吹瓶-灌装-封口)技术。华海作为原料药企业,之前收购美国的SOLCO也是看重其市场渠道,有助于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而对大型流通商来说,加强自身在某个领域的优势则是并购的主要诉求。比如,上药对康德乐中国的并购主要为了扩大其在药品流通领域的优势并赶超对手,并借此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DTP零售药店。而对有较大中成药市场份额的华润来说,对江中制药的并购则为了补充自身在中成药健胃消食和润喉领域的产品不足,借助之前的东阿阿胶和片仔癀的收购和自身的三九制药,华润在中成药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借助自身的渠道优势,华润系的药企业绩增长稳健。


应对支付方压力:

海外收购以分散风险并获益


在国家医保局成立后,2018年最主要的动作是进行了“4+7”药品集采,这使得“专利悬崖”在中国成为常态,也使得原先高毛利的仿制药的利润大幅下降。且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药品集采进一步推广之后,尤其在医保支付价推出之后,未来成熟药品市场份额或将出现下降。从国际经验来看,“专利悬崖”之后,仿制药利润相对较薄,主要依靠规模化来推动仿制药企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市场并购将大大加速,大量中小型药企将无以为继,出售或转型跨界进入其他领域将是主要的出路。

面对支付方的压力,药企开始纷纷投资进入创新药,除了自己开发,收购也成为中国药企的一个主要选项。但国内部分已成型的创新药企都估值较高,2018年去海外上市的创新药企上市后股价纷纷腰斩。因此,国内药企更愿意去海外收购部分早期产品或相对成熟的产品并引入国内。

市场变革将持续推动药企并购。在未来的3~5年,支付体系的压力将成为主线,成熟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集中,改变原先药企“多小散乱”的特征。但中国总体创新能力不足,未来并购增长将受制于市场对市场整体规模的预估,特别是创新药企业的最终盈利能力。而对海外成熟的渠道和技术的并购将会持续,在国家医保持续的压力下,药企出海或引入成熟技术都有助于分散风险并获取收益。

总体来看,海外相对成熟产品和技术在未来的并购中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纯粹的对创新药企的并购需个案观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