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处方外流带来增量 新零售拉开布局赛

发布时间:2019-02-27 15:21:56作者:本报记者 胡睿 发自北京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了《处方药新零售: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自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鼓励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之后,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全国共有11个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鼓励处方外流。

另外,2017-2018年以A股上市连锁药房为代表的传统医药零售企业、以上海医药和青岛百洋为代表的现代医药流通与信息服务企业、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和以高瓴资本为代表的投资方,纷纷加速在处方药零售领域的布局,处方药零售再一次成为行业焦点。

普华永道中国医疗与医药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徐佳坦言,“医药分开是我国医疗改革的大方向,处方药零售扩容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但处方药零售并不是简单的改变药品销售场所,制药企业和连锁药店需要联合信息服务商、现代物流配送网络、药事服务平台、患者管理和疾病管理专业机构等新业务伙伴,构建增值、高效、安全的创新业务模式。”

药品销售结构调整

从全球经验看,医药分开是必然趋势。美国实行较为彻底的医药分开,约有60%~70%的药品通过非医院渠道销售(药店、PBM邮购);日本实行医药分家40余年,目前70%左右的处方药在院外渠道销售。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为我国测算处方外流规模提供了一定参考。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约1.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医院渠道合计占比77.4%,药店渠道仅占药品市场的22.2%,网上药店仅占药品市场0.3%。如果药品市场规模保持8%~9%左右的增速,预计2018年药品市场规模将至1.76万亿元。若30%左右的药品在院外渠道销售,则意味着院外渠道将至5300亿元左右。扣除院外渠道的自然增长,处方外流的规模是1300亿元左右。

《报告》指出,目前药品零售渠道处方来源主要分为5个方面:实体医院、诊所、互联网医院、药店自行登记销售(无需医师处方)、处方药电商。普华永道中国医疗与医药管理咨询业务总监蔡景愚分析说,目前由于实体医院能平衡医院的收益和风险,因此,医院对处方外流仍有顾虑。而对于诊所来说,国家未明确规定中医诊所不可以开西药处方。民营诊所出于自身专业、医疗风险的考量,一般只开家庭常用中西医处方药。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医院来说,目前仅允许互联网医院针对慢病、常见病的复诊患者开具线上处方。而药店自行登记销售的政策各地区规定不同,通常只允许药店针对基药、常用慢性病处方药进行登记销售。国家对处方药电商的政策也不是特别明朗。2017年11月,药监部门发布了《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但目前该政策最终稿尚未出台,未来政策方向仍有待观察。

市场放量存挑战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医药分开”大背景下,药品销售迎来结构调整,院外渠道分享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在承接处方外流的过程中,药企、流通企业、零售药店、医药电商等进行了积极尝试,发展出了院边店、DTP药房、新零售等多种模式。

去年7月,广西梧州市政府通过与百洋医药集团合作推出了“易复诊“平台,指定签订了医保服务协议、与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接的社会药店可以直接结算慢性病门诊处方购药;随后,腾讯宣布与九州通、东华软件合作开发与医院HIS系统对接的处方管理平台,提供医院与社会药房的信息对接方案。

不过,高级咨询顾问秦加鑫也分析指出,处方药零售的市场放量和行业爆发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医院内药品“零加成”,但公立医院仍存在通过“二次议价”等方式获得经济利益。处方外流没有减少医院承担的医疗风险,但让出了药品购销所属的经济利益,所以阻碍了公立医院处方外流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患者在医院购药能获得医保报销,但除部分试点城市以外,医保统筹账户目前还不可用于零售药店购药。并且零售市场处方追溯存在困难,医保管理部门难以确保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担心存在骗保的可能。另外,目前零售药房单店处方药销量较低,制药企业担心单店收入无法覆盖其铺货成本,因此通常采用自然销售或仅在医院周边药店铺货等较保守的销售策略。

未来呈现五大趋势

“基于医改的大背景,处方药零售扩容是必然趋势。”徐佳表示,受药品“零加成”等政策影响,医院药房从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医院有意剥离门诊药房,客观上促进了医院放开处方外流,而互联网医院、民营诊所政策也在不断开放,可能成为零售药店新的处方来源。

《报告》分析,在零售药店分级管理的大背景下,患者服务能力强、药剂师学配备齐全、“从工厂到柜台”全流程冷链管理能力突出、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的旗舰型药店可能是行业稀缺资源,成为承接数千亿处方药零售业务的排头兵。医药零售企业应该抓住历史机遇,根据政策风向和用药结构变化,升级、赋能传统药房,为未来竞争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出于剥离门诊药房管理成本的目的与零售药店合作,也很难支付较高的外包服务费用。因此,未来处方药零售业务不能局限在药品购销的简单获利方式,企业必须探索可持续的、有差异的盈利模式。

徐佳认为,“中国医药零售企业正在承受单店收入和利润普遍较低的痛点,降本增效和并购重组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业内一些企业已经做出很多探索,例如减少实体门店数量或控制药店租赁面积,在城市中建设一个药品中心配送仓库。处方从合作医院、互联网医院和实体药店获得后,药品可直接从中心库发货配送上门或送达病患。”

另外,普华永道调研发现:不是所有类型的处方药都适合开发零售市场,且不同类型处方药的生产企业的需求也不一样。药企在未来处方药零售市场中既是优质产品的供应商,又是药店设计与运营创新业务模式的重要合作伙伴,还是药店和医疗数据公司新业务模式不可或缺的付费方之一。因此,深入理解和不断满足药企的需求,也是未来处方药零售市场增长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