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械市场一枝独秀 影像领域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19-02-11 15:56:09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孙跃武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械市场一枝独秀 影像领域蓄势待发


中国医疗影像市场环境向好


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4450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速为20.3%。预计2018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大关。相对于政策频出,市场变幻的制药领域而言,医疗器械市场可以说是前途可期,方兴未艾。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器械市场可以分为众多的子领域。从规模来看,医疗影像、体外诊断、低值耗材、心血管介入器械、骨科植入物,是前五大的细分领域(见图1)。从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分子诊断、微创手术器械、生物材料、生物植入技术、药物输送等,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医学影像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最大的子行业,占比16%。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市场饱和度低,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渗透度的不断提高。医学影像行业因为产品单价较高,市场需求广,具备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多因素推动影像领域快增长


在整体行业呈现出突出表现的过程中,占比最大的医学影像细分领域所起作用十分明显。而这也首先归功于市场和政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素一:医学影像行业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意义。

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将医疗影像设备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推进我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的发展与崛起。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医疗影像设备一直是国内大力促进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因素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权限进一步放开,促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放开。

2018 年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将甲类配置证(国家卫健委管理)从12 个减少为5 个,将乙类配置证(省级卫计委管理)从5 个增加为7 个(含甲类调整为乙类),许可设备目录减少30%。

因素三:“首台套”政策助力高端国产影像设备首次进入市场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是指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包括前三台(套)或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

首台(套)政策帮助国产设备打开市场,提高国产化替代进程。政策要求政府在采购中优先、鼓励采购首台套创新产品,并明确规定,纳入首台套目录的产品投标时,招标单位不得对其提出市占率、使用业绩等的要求,不得对其套用特定产品设置评价标准、技术参数等,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首台套产品参与投标。

因素四: 分级诊疗政策打开基层市场蓝海,影像设备需求侧增长。

随着分级诊疗推行,医疗器械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尤其是2017 年以来原卫计委发文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急诊急救体系相关的5 大医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各省陆续制定落实方案,未来几年医疗中心数量将会大增,对影像设备、超声、体外诊断产品、心血管/骨科耗材等配套设备的需求也会大增。

因素五:公立医院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从药品变为医疗器械。

从医院科室盈利能力来看,临床科室由于对药品依赖大,大部分都处在亏损状态;而依赖医疗器械的医技科室则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相比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增速更快且盈利能力更强,对医院盈利贡献更大,也会更受医院青睐,加大医疗器械配置力度。


细数医疗影像行业机会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到1971年第一台CT系统诞生,再到MRI、数字化成像CR、DR设备、Pet-ct设备,医学影像科现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目前,医学成像技术仍处在变革之中,一方面改进现有医疗影像设备的性能,另一方面探索新的成像技术。笔者分别从4个细分领域进行介绍。

医学超声影像设备

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是指向人体内发射超声能量,并接收人体组织反射和散射的回波信号,根据其所携带的有关人体信息,加以检测、放大等处理,并显示出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的医疗设备。

医学超声诊断设备进入市场多年,发展成熟,不少人认为超声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我们观察发现,传统的超声设备在探头技术和专科辅助技术方面仍然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特别是国产品牌,有望通过提升这两项表现来争夺进口品牌市场。而更重要的是,便携式超声、延伸超声应用和人工智能超声将拓展超声应用范围,为超声市场焕发新的活力。

从目前的应用分布来看,院校医院和超级三甲医院依然以进口超声为主。院校医院或超级三甲医院出于病患疑难杂症及前沿学科研究,对专科型超声则要求专业化,能够精准辅助数据分析和完成特定的诊疗目的。因此,这类医院采购的超声仪器高端彩超设备比例较高,占到50%左右,且多为进口产品。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超声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趋势亦日趋明显,带动了超声设备在临床应用的延伸。

整体来讲,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认为,国产超声市场在近两年迎来黄金发展机遇。这不仅是因为市场尚未饱和,同时对专科和高端机型占比提升,“量价齐升”局面初显,再辅以政策东风,国产超声市场有望策马扬鞭。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

根据其成像原理可主要分为:医用X线机、数字影像设备、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因篇幅所限,本文重点针对数字X成像(DR)进行分析。

DR产品已经基本实现国产。虽然高端产品仍与进口品牌有一定技术差距,但国产产品能够满足医院临床需求,并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来看,DR产品的主要市场增量来自于一二级医院和民营医院,目前进口厂商已基本放弃基层市场,其主要销售战略为“捆绑”销售,即将DR与CT、MRI等价格昂贵的大型影像设备打包销售至三级医院。

整体而言,DR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DR受益于基层市场扩容,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产品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2.进口品牌垄断高端市场,从产品格局来看,目前高端DR仍以GE、西门子、飞利浦等进口企业为主。

3.受益于基层市场扩容和分级诊疗政策,DR市场基层下沉空间巨大。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普遍体量较小、预算较低且议价能力差,所以政府主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集采将成为主流趋势。因此基层市场降价压力大,“以价换量”道路明确。

内镜

内镜的开端可以溯源到1806年,内镜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内镜作为医生眼、手的延伸,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通过内镜检查,能对下述疾病进行诊断:①发生在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的炎症、溃疡、良性和恶性肿瘤;②肝、胆、胰腺管道系统的良、恶性病变;③腹腔脏器的良、恶性病变。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判断,内镜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发展还需时日,这一方面是由于内镜医生的匮乏,同时也是因为内镜的技术含量高,外资企业建立的高壁垒和高门槛,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内镜市场方兴未艾。中短期来看,呼吸道、消化道疾病高发,大众对胃癌等疾病早筛意识增强、常规内镜、胶囊内镜筛查普及度以及微创手术治疗需求提升都将在中短期推动内镜市场。中长期来看,内镜延伸技术应用,以及内镜技术培训的规范和水平提升,将在中长期维持内镜增长。但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国产高清内镜领域破冰,等待市场检验,期待进口替代突破。

医疗影像

医疗影像行业之所以受到行业、投资者的青睐,缘于兴起的远程阅片、实体第三方影像中心等影像服务行业直击患者、医生和医院的痛点,“大有可为”。它的优势不仅仅是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升级所带来巨大影像需求,更是新兴医疗影像服务在抓住了中国患者、医生和医院的痛点后激发的可想象空间。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医学影像服务行业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正如原国家卫计委正式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所说,“设置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医疗机构对于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技术壁垒,人才匮乏,资金需求,是当前医疗影像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 结语 ★★★


医疗行业是政策导向型的行业,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影像领域的发展得到了众多国家和行业政策的支持,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型领域,我们不仅看到了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等方方面面的挑战,更主要的是挑战背后所带来的机遇。目前国内有不少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正在开拓医疗影像设备市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国产设备将出现在不同等级的医院临床,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在市场中尽情展现着自身的风采,提升着自身的品牌价值。


TIM图片20190211160257.jpg

链接>>


粤首个学医产共建 “医学影像研究中心”落华工


1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与康臣药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医学影像研究中心”,探索联合研发与成果共享机制、人才交流与培养机制、学术交流和策略咨询机制。

据悉,校医企三方为积极响应国家和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院企协同、优势互补、共创共赢”的原则,将在产学研交流与合作、高层次人才引进、资源共享等多个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方将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共同申报和运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同时面向全球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同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联系与交流。(王华)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