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4+7”带量采购颠覆产业链格局

发布时间:2019-01-31 12:11:43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4+7”城市联合采购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近期,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药监局发布多项政策,确保采购工作有效落地,给行业对于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增添不少信心。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金甫日前在试点实施工作部署会上表示,国家针对“看病贵”“药价贵”问题推出了一整套“组合拳”,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是“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套政策落地

试点采购工作启动之初,行业曾抛出了一些隐忧,比如担心价格降幅过大影响质量,仿制药替代影响临床用药质量,“4+7”招采单一供应货源引起市场垄断。对此,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在“4+7”招采过程中解决了很多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比如量价不挂钩、还款不及时、进不了医院、质量问题、原研药使用、关税壁垒,这些问题都在政策设计中,按照依法依规和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原则予以解决。

据了解,“4+7”城市联合采购已进入结果执行和政策落地阶段。对于各地推进试点实施工作,陈金甫强调,试点城市要根据统一安排,对标对表完成各项实施工作,重点做到“四个确保”:确保质量、确保供应、确保使用、确保回款。

对于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如何确保中标产品使用”,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临床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卫健部门要按照约定的采购量督促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同时,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控制、药占比和医疗机构用药品种规格数量要求等为由,影响中选药品的合理使用与供应保障。

此外,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是引导医院优先使用中标产品的关键。国家卫健委表示,公立医疗机构执行带量采购的情况将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并要求医疗机构将其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绩效考核,建立鼓励使用中选药品的激励机制和倾斜措施。

针对如何确保中标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期间药品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加大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特别是中标药品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力度。

产业链面临变革

相信在一系列配套措施支持下,“4+7”带量采购将有序展开,同时对医药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此前中国仿制药对原研药的替代不足。中国没有优先使用仿制药的有效措施,尽管仿制药价格偏低,但医院和医生往往偏好采购和使用原研药。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铺开,以及国家‘4+7’带量采购方案的落地,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仿制药的优先使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保荣表示,“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仿制药的优先使用。虽然美国原研药价格昂贵,但是PBM会强制要求医生优先使用仿制药。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处方中,仿制药占用药总量的90%,但费用只有23%。”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医学与社会》编辑部主任陈昊看来,“在‘4+7’带量采购以及后续一系列集采变革下,整个医药产业链均面临变革。”对外资药企来说,过专利期产品要实现价格、市场策略和营销行为的战略转型。对国内GQCE(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企业来说,仿制药将回归仿制药行业一般属性,也就是仿制药企业要拼规模、拼成本,普药化加速。纵向一体化、规模化或高端制剂化则是有效出路。

对流通企业来说,流通总盘有所减少,低毛利效率型运行将是常态,供应链增值服务将体现企业竞争力。大流通企业承接中标产品配送,集中度继续提升。随着“两票制”铺开,未来或可实现“一票制”。对零售药店来说,优质落标产品转向零售渠道,处方流转将渐露曙光。

不过,陈昊也提醒:“‘4+7’带量采购执行后,还有几个需要关注的焦点,例如如何体现对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普遍激励,以及企业价格行为如何规范、医保支付标准如何形成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