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零售并购“降温” 2019内生发展成王道

发布时间:2019-01-30 16:31:45作者:本报记者 李蕴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2017年零售药店并购狂热潮的延续,那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19年初挂网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似乎给出一个零售药店并购冷静的信号。

“阻击”新霸主高济

挂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是针对高济医药收购河南好一生股权未依法申报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这家2018年医药零售圈并购风头强劲的企业处以行政处罚。

据披露,该行政处罚是根据《反垄断法》及《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18年7月2日对高济医药收购河南好一生100%股权涉嫌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进行立案调查。高济医药收购河南好一生100%股权,取得河南好一生单独控制权,属于《反垄断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经营者集中。且并购已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的申报标准,属于应当申报的情形。处罚的缘由是高济医药在完成相应工商变更登记前未依法申报,构成未依法申报的经营者集中。不过就收购案对市场竞争的影响而言,该项经营者集中不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因此,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和《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对高济医药处以4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此次行政处罚针对的是收购流程上出现的不规范,但对刚刚凭借迅猛并购态势在药品零售圈“刷屏”的高济医药而言,仍是一个冷静的信号。

事实上,去年高瓴资本旗下高济医药多次攻城略地已让国内零售版图发生改变。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0月,高济医药下属分子公司合计销售额已超250亿元,全年预估超过300亿元。其依托华北、西南、广东、河南四个大平台及其他机构,已经进入了中国21个省及直辖市,目前除云南、西藏、青海外,全国均有布局,辖下门店数近12000间,从规模上看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连锁药店。

当然,上述只是去年来自一级市场的私募财团在零售药店并购整合大潮中分羹的其中一个案例。虽然不似高济医药般自行下阵,但也不乏介入连锁药店并购重组市场的业外资本,甚至可以说2018年并购PE的“水涨船高”是业内四大上市公司以及业外资本频繁且大手笔的资本并购共同推动的结果——包括高瓴资本、基石资本、弘毅投资、华泰系、大摩系等为代表的PE系资本去年都在大幅跑马圈地。

不过,随着国内零售连锁药店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让业外资本亦开始趋于理性。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秘书长、医药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代航就向记者表示,从2018年年末已有判断:资本主导的零售并购潮需要“降温”。

传统连锁巨头圈地放缓

若说过去两年上市零售连锁企业尝试通过外延式扩张并购做大企业规模、增加门店数量来争取投资者认可,实现资本快速增值、翻倍,那么,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业内四大上市公司主导的投资式并购整合也开始出现放缓趋势,且大概率延伸至2019年。

从数据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公司总共发起12起并购,而在2018年第四季度仅一心堂公布了一则收购曲靖市康桥医药零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门店资产及其存货的公告。然而,即使是有所动作的一心堂,亦在早期透露出谨慎态度,其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外延并购方面,2017年末行业内市场情况变化较大,并购标的成本显著增加,公司门店收购业务受到一定影响,本报告期新建门店方式基本为自建。”

分析人士指出,并购PE翻倍式增长导致的投资成本显著增加,是并购放缓的重要因素。此外,整体医药政策、市场、业外竞争等多方面的不理想因素蔓延,也让企业愈发谨慎。

当然,放缓并不意味着并购会完全停止,未来零售药店外延并购整合预期仍然存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数日前就公开表示,史上最严的行业监管时代来临,合规将成为行业敏感话题,叠加新政策带来深远影响之下,市场也将日趋理性,行业集中度将快速提升。老百姓大药房1月24日发布公告,拟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10.05亿元,用于投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及高度协同行业的相关标的。

行业人士提醒,另一派可能影响零售市场格局的力量,来自快速扩张的互联网巨头。去年阿里健康在陆续参投山东漱玉平民、安徽华人健康、贵州一树等区域连锁龙头后,在12月也公布了一则交易动态:阿里健康(中国)与甘肃德生堂订立增资协议。据此,阿里健康(中国)将向目标公司注入现金人民币1.88亿元,增资协议交割后,阿里健康将持有目标公司10%权益。阿里健康方面表示,通过投资于目标公司,阿里健康将与目标公司共同为目标公司拥有优势的地区药房探索和扩展新零售模式,全渠道触及医药零售市场更多消费者,并为其提供更多、更广、更便捷的医药服务。整个阿里产业链都开始对药品零售市场进行布局,在短短半年内支付宝已联合一心堂、张仲景大药房、国胜大药房、重庆万和药房等诸多线下实体药店推出了支付宝未来药店。

不难想见,类似的携巨大线上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借道资本切入线下终端的步伐还将继续。

关键词或为内部优化

代航分析指出,在零售板块并购理性降温后,行业正在进入纵向优化阶段。“尽管目前具体数据还没公布,但预计形势颇为严峻。”他建议,零售连锁今年应当以精耕细作为主,以经营为先。

无疑,内部整合是目前的零售连锁特别是进行了跨区域并购连锁药店必须跨越的难关,人力资源调配、商品结构调整、物流配送完善等都必须一一理顺。并购带来的规模快速扩张,一旦超出集团总部管控能力,将可能给药店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尤其在医保控费、药店分类分级管理以及处方外流等政策背景下,药店的经营模式开始逐步从“向产品要利润”转向“向专业要利润”。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医药零售行业较大发展空间来自处方外流。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敬雷指出,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指导,预计将药占比下降到30%以下,假设2018年和2019年药占比分别降为29%和28%,若参照2017年的31.1%,明年将有约1000亿元金额的处方外流药品从医院端外流到零售药店终端,几乎等于现在药店端处方药翻倍体量。据其测算,2020年中国终端处方药销售额有望达到1.49万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1.99万亿元。对标日本处方外流数据,假设最终中国零售药房承接约50%的医院端处方药,长期空间将近约1万亿元。

当然,如今处方外流的政策趋势仍待明晰,零售药店必须抢先完善承接处方外流的药事服务能力。前不久出台的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给出“商务、卫生行政部门鼓励高评级药店做好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提供承接医院门诊处方外配等相关服务;医保管理部门优先选择高评级药店签订医保服务协议,纳入定点药店范围;鼓励通过高评级药店提供门诊特殊病、门诊慢性病用药的医保费用结算服务”等诸多利好,正是给零售药店专业转型提供方向。

正如代航对2019年零售药店态势做出的预判:“内功是接下来行业比拼的关键。”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