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新药创制找灵感

发布时间:2019-01-24 13:04:59作者:杨洪军 唐仕欢 申丹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药新药研发的基础是新药处方的确定,目前的研究现状表明,为了确定中药新药的研发处方或对象,提高中药新药研发目标的命中率,多数根据文献古籍调研,从民族、民间药物、临床名方、老药和国外天然药物中选择处方,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对象。

其中,主要以古方、验方和中成药二次开发为主要发展对象。古方、验方由于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是中药新药处方的重要来源。由于其开发周期相对短、回报较快,此类药物的生产厂家多,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亦十分激烈。中成药二次开发则是上市后再评价的延伸,对过去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然而,如此选择中药新药的开发对象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选择的对象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快中药新药创制步伐提供借鉴和参考。


当前开发模式局限点

盲目从中筛选中药新药研发对象,不仅命中率低,而且检验过程的耗费巨大,研发周期过长。


文献处方筛选的盲目性

中医药的代代相传,积累了海量的古籍文献,加上当今中医药相关的研究报道,形成了庞大的文献知识库,其中记载或收录了大量的方剂、中药等信息,是中药新药研发候选处方的重要来源。但由于记载的粗放性,若盲目从中筛选中药新药研发对象,不仅命中率低,而且检验过程的耗费巨大,研发周期过长。在中药新药研制过程中,筛选并获得组方合理、治疗病证明确、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的新药处方,需要引进面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方法,既能保留有效信息,又能快速获得候选处方,以减少筛选的盲目性。


经验方的局限性

许多临床一线的中医工作者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对某一疾病或某一类型疾病有独特效果的经验处方。这类经验方有些是在经典名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多数承载了中医传统理论,符合新药申报规定的中医药理论指导要求。有些则是世代家传或民间应用的经验方,这些方剂的组成中经常含有较少应用的中药品种,其性味、归经等记载不甚明确,存在有些处方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难以解释,在申报过程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证明更广泛的临床可能价值,这类处方应系统整理和归纳已进行的临床观察,分析其作用特点与适用人群,进行临床疗效的总体评估,并与已上市同类药物进行比较,说明其开发为成药的优势和特色。


有效成分制剂的风险性

借鉴西药研制的流程,以生物活性筛选为导向,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根据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而制成的制剂逐渐增多。相比较而言,这类制剂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可以全面和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临床定位更加明确,临床研究的目的更加清楚,临床前研究容易开展。但由于临床疾病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且人体疾病与动物模型的病理基础不同,根据非临床的研究结果进入临床研究后,受试物在人体的药理作用往往不能与非临床试验结果一致。因此,根据对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结果为线索进行新药研制,其开发风险是非常大的。


中药新药创制步伐的滞后性

为加大新药研究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了新药候选药物的专题研究,以加快新药创制的步伐,但我国近年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数量仍不多。因此,有学者提出“以临床需求为引导,临床疗效为特色” 的研发理念,针对治疗某种疾病的临床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按照“从病到药” 思路开发新药,从而加快中药新药研制的步伐。


中药新药创制定律

重视中医传统知识和临床实践,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中医传统知识和临床实践数据库。


中药新药的创制必须重视中医传统知识和临床实践,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中医传统知识和临床实践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引进适合中医药数据特点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库中医案、方剂、民族药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数据中寻找规律,结合专业知识判断,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候选处方筛选和确认,经过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最终确定中药新药候选处方再进行深入的临床前研究。


不偏离中医传统

中医传统知识包括中医理论及历代文献论述的医理、本草、方剂、疾病认识等,这些记载多数是经过临床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因此,中医的长期临床实践形成的思维理念和用药经验是中药新药处方的重要来源,中药新药的研发必须重视中医传统知识的记载,从中寻找新药研发的线索和灵感。

中药新药的研发过程与化学创新药不同,中药新药处方包括单味药和复方,相对而言,复方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具有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支持,为阐述所选处方治疗病证的合理性提供有力依据。很多中药新药复方源自临床经验总结,已在临床长期应用。名老中医固定的用药特色,甚至是固定的专病专方,为中药新药创制提供良好的方源,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医传统知识的传承是中药新药创制的前提,而中药新药创制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体现。


构建中医方剂及临床数据库

中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有效方剂和用药经验,以图书文献和名医为载体得以保存,如何有效利用古今文献资料,既可继承名医、名家、名方的精髓,又可确保临床疗效的准确性,是中医药行业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构建技术日臻成熟,各种名医医案数据库、方剂数据库、中药数据库等相继建立,为其组方规律的深入分析搭建了平台。

另外,当今中医临床病例数据基本已实现电子化,全国各大小医院每日在产生大量的处方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获得有效利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这些临床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构建中医临床处方数据库,不仅可以作为存储资料和档案保存,还可以运用相应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寻找其中蕴含的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处方的发现提供依据和参考。


加大数据挖掘力度

数据挖掘即数据库知识发现,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过程,是数据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知识工程、信息检索、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库中名老中医医案、验方、古代方剂、民族药等数据深度挖掘,从数据中寻找组方规律,以数据挖掘和分析计算所确定的组方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判断,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方筛选以提高命中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有效方剂进行研究,可以全面解析其中的规律,突破既往完全依赖于实验评价和个人经验的局限,对深入开展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发挥群体专业智慧

在数据库构建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疾病、方剂、药物等的相关规律,为中药新药处方的筛选和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和个人经验,初步确定候选新药的处方,之后以专家书面咨询、举办处方筛选咨询会等形式对初步确定的候选处方进行修正,将个人经验逐步上升为群体共识,使其既符合中医的传统理论,又体现群体智慧,为中药新药的成药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作者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QQ图片20190124130450.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