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JPM医药投资锦囊请收好!

发布时间:2019-01-16 11:29:30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经过四天紧张的报告和交流,全球最大最知名的健康产业投资会议JP摩根(JPM)37届会议终于落下帷幕。

笔者参加JPM会议已有十多年,这次规模是最大的,场外卫星会议也是最多,题材和内容非常丰富。会前又有许多并购、融资与合作的消息,还有FDA局长的政策解读和业内顶级分析师的回顾展望,使得今年的会议有不少亮点和期待。


最受关注的十大投资方向


罕见病药物开发格外受重视

2018年,首次出现孤儿药批准数目超过非孤儿药,大药厂申报的新药批准数出现下滑。尽管孤儿药罕见病治疗领域的研发很有挑战和风险,但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兴趣一直在升温,早先有赛诺菲收购健赞,如今又有武田收购Shire。还有更多公司在“做”和“买”罕见病产品项目。

  

肿瘤药还是药厂研发之最和收购之最

施贵宝和礼来的收购、各公司显示的产品线、细胞免疫治疗、PD1/L1、基因治疗、抗体药、小分子靶向治疗等大都围绕着癌症治疗药物开发。也许是因为批准快、空间大、利润高,即使竞争拥挤,还是有近40%的管线集中在肿瘤药的开发及适应症拓展。

  

新兴技术和治疗继续吸引更多投资与合作

基因治疗、干细胞、RNA药物也很受关注,肿瘤药领军企业罗氏正积极寻找新的肿瘤药管线和适应症,力求替代即将面临的生物类似药竞争带来的百亿业绩“悬崖”。收购基因测序公司和病人大数据公司围绕肿瘤精准医疗。

  

“药价控制”是投资者和企业高管最关注的话题

从政府层面,既要控制药物采购和花销成本,又要鼓励创新,主要采取加快审批和鼓励竞争手段,这对仿制药冲击大,对创新药影响会小些。

但原研药厂也意识到,光强调药物研发成本高、风险大,并不足以成为支撑药价昂贵的理由,需要从临床价值和疗效评估来确定药品的公平价值和价格。支付方式也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药品之外的服务布局要跟上

药品之外的服务要跟上,药厂和药店不能按老套路卖药,需要与服务挂钩,更多咨询、服务及疾病预防,是未来需要改善的方向。药店连锁和保险巨头都有这方面的布局和投入。


肿瘤和眼科是医疗服务两大热门领域

在医疗服务投资层面,两大最热门的投资领域是肿瘤和眼科,很多药厂和医疗服务公司正在深度挖掘开拓相关领域的新产品和服务重点,未来几年同样引人关注。

  

AI、大数据等如何重构创新研发更受重视

每年这么多资金投入、这么多开放式创新与合作交易,必须讲究投入与产出以及研发效率。数字医疗、AI、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业内关注点,都被提到新的重视高度。

尽管这方面的运营和实施还不够理想,但投入和重视度都在提升,未来的产出和效果也会日益明显。过去五年,投资金额几乎是年化50%~60%的增幅,泡沫也有,但实质性进展和应用离我们已经不远。


药企营收和业绩成长继续看涨

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和跨国药厂高管对自己的2018年财报和明年预测还是比较乐观,部分企业业绩增长稳健、现金流充足;也有企业会受专利过期冲击,急于寻找新品和替代,或并购中小企业。

尽管医药行业去年第四季度出现指数下滑,主要受贸易战、加息、药价和股市过高的忧虑驱动。2019年股市或许会随贸易战休战而逐渐反弹。若美国政府关门的情况能尽早结束,也许能让FDA继续批更多新药,这对振兴行业发展有帮助,药企高管们乐见其成。

  

并购热度继续升温,“买买买”成为重心

由于大公司现金流好,企业减税,海外资金回归,中小企业融资不难,业内资金比以往多,所以并购热会升温,“买买买”会成为今年企业并购与合作签约的重心。当然,分红和回购股票也是CEO们时常强调的话题。

  

中国投资者和药企高管信心指数还是稳中有升

尽管去年下半年起的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和药价压力,让中国生物医药股指下滑厉害,但今年的反弹和恢复元气也是意料中的。在会议期间,投资机构、药厂高管对今年中国新药审批、IPO、并购与跨境合作还是有信心和期盼的。

即使有CIFUS等限制、资本出海难,但并不影响中国投资者和药企海外拓展与合作的步伐,会以谨慎务实的心态去寻找投资合作机会。几家境外投资机构也对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新兴企业IPO市场未来看好。

投资者会变得更理性成熟,IPO企业定价融资也会更从容。场外资金很多,健康产业是必投的领域,长线价值投资一定会有好回报。


聚焦中国主题


[焦点1] 药明年会

完全国际化,并不限于中国话题


被安排早会的和最后报告的自然会有不便,因为每晚聚会者不会起大早,早场听众相对而言会少很多;早退者也很多,让末场报告人有点扫兴。

反观在主会场百米外的凯悦酒店,药明康德包场的年会人气很旺,注册人数有两三千,还不时有人现场注册。会场外还增设投影仪,满足场外听众的需求。

药明康德的会议越办越好,不仅体现在讲演者讨论分享嘉宾有档次,而且内容很吸引与会者,主持人也很有经验,充分引导和挖掘题材和不同观点。

来自药厂、投资界和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各抒己见,探讨如何鼓励和推动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如何协同创新,提高学术界研发人员积极性?有不少好的见解。

在论及AI如何促进创新研发,比较一致的看法是——AI可以提高效率,但对前人没有尝试过的研发并不能有多大帮助。这也是事实。机器的深度学习,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探索。

药明论坛现在完全是国际化,并不限于中国话题,而是围绕许多创新创业和投资合作转化的话题,难怪有这么多资深人士和老外到场!

场外更多的还是项目交流与合作讨论,药明论坛的确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凯悦八号大堂坐满人,楼下会场也是人挤人,直到会后的酒会,也是场面很大。似乎参会者有聊不尽的话题,甚至有许多人还多年未见。


[焦点2]

如何应对CFIUS新规

要对最坏情况做预案和风控


笔者参加的8日、9日两场由McDermott Will & Emery律所和华人医药协会SAPA(美中医药开发协会)和CABA(美中生物医药协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都涉及了一个重要话题,即去年8月通过的11月试行实施的新法新规——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试行项目,主要是扩大了对外国投资美国高科技项目和公司的前置审批和限制。

律师们和投资者对此都极为关注,因为这显然会影响到任何新发生的国外投资人投资美国高科技项目和公司。

  

律师的中肯建议

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是在27项受限制性审查的外商投资和技术转让内容中,生命科学虽未纳入,但其中有的界限很难划分。或许申报和分类有讲究,要看案例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时间统计和分析。目前美国政府没有公布数据。

一般来讲,现在多数还是能够通过审批,但审批时间比较难控制。也许申请多了,审核时间也会延长。律师们建议,投资者需要搞清楚项目类别,看是否需要备案,要早请律师帮助审核,该申报的尽早申报。

在解释相关法律条款时,律师强调企业和投资者要把握好三个要点:第一,海外投资者是否有董事席位(无论控股与否)?第二,是否属于CIFUS限制的重大科技和新兴技术领域及23种限制性技术?第三,合作方和投资者是否有可能涉及接触和转移敏感技术及细节?如果有这些问题存在,必须申报披露,等待审核批准。45天内要递交材料,擅自签约要受惩罚。

目前还在实施的早期阶段,还没有足够多的统计数据。但多少已影响到中国投资机构的投资兴趣。与会嘉宾也表示,会减少或放慢在美国的投资频率和力度。至少要观察一段时间。这对美国生物科技发展也会有负面影响。中国对美投资近来已有波动和减少,这与政策层面不确定性和贸易战有很大关联。

  

不要忌讳与CIFUS打交道

关于CIFUS是否主要针对中国,律师的解释是新法没有明指中国,应该是适合所有外国投资人。但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中国背景的投资人,或购买美国生物科技项目技术和产品的上市公司。

律师给出的建议和忠告是,具体申报比较复杂,还是要早点分析评估为妥,如果合作不涉及股权交易和敏感技术信息外泄,则不必申报。不要忌讳与CIFUS打交道,相关人员很专业和敬业。大部分会被批复同意。早报早有反馈为好。有的交易起初不涉及敏感技术或信息披露,但若未来有变,就要根据最新情况申报。投资尽调是否涉及泄密和触犯违规,现在不好说,要等更多案例数据积累。

  

或可通过美国基金间接投资

目前该新法自2018年11月10日开始试行,最晚明年3月5日前结束再评估。估计许多机构会对此有意见或抱怨,但最后是否长期生效,或做适当修正,要看试行结果和行业的反馈。目前法规不涉及国外投资机构通过美国基金间接投资美国生物科技公司途径,也不追溯此法通过实施前的各类投资。

从会场和私下交流的反馈看,听众对此法还不是太了解,比较普遍的愿望是先学习熟悉,再请律师咨询把关。

不管这一法律能维持多久,或做必要修正案,业内人士和投资者必须高度重视并顺势而为。若不做及时更新和准备,肯定会有麻烦。

当然,从长远看,这样的法案如果不利于科技转化投资与合作,也许会被修改修正。但无论如何,一切都要从最坏的情况做预案和风控。

希望中美贸易战和未来外商投资管理者能从互惠互补互利方面发展,这是中美产业界和投资界希望看到的双赢,而不是不休止的争端和双输。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