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你所坚守的,终将成为你的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19-01-02 15:18:45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 李蕴明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你所坚守的,终将成为你的美好生活


赵超:  充分展现中药的疗效、文化和姿态

中医药传承发展千年,每一个经典方都有着文化优势,这使得中医药具备走向世界的文化基础。中医核心关注病因病机,通过症候辨证论治;西医核心关注发病机制,通过分析病理生理治疗疾病,二者之间虽有区别,但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共同点,这是二者结合的重要基础。

“中西医并重”是党中央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思想,需要全产业链共同携手贯彻落实,西医西药采取的治疗措施,中医中药同样可以采取,否则就不是“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就是将中医的优势和西医的优势融会贯通,从而在保护人民健康的过程中一起发挥协同作用。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旨在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因此,“中西医并重”指导思想之下,应当充分展现中药的临床疗效、文化和姿态。

我坚信,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追求。近年来,在全国产业同仁和临床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发展思路,继承和发展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从产业发展、学会活动、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不断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显示,丹红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均名列前茅,丹红注射液更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中力拔头筹,这不仅是中药大品种临床疗效的重要体现,也进一步击破了“中医无科研、中医无科学”论断,体现了中医药临床价值,响亮回应了“中药无疗效”“中药只适合预防康复”“中药只能‘治未病’”“中药临床证据不确凿”等质疑。

“中西医并重”指导思想下,中药应当更好地为大众美好生活服务,美好生活就必须坚持大健康理念,即“生理-精神-社会”全面健康。政府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应当积极创造良好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树立临床工作者的中医药信心,以“仁心、仁术”刻苦钻研推动中医药理论发展。



吴以岭: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加速融合

《易经·系辞》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医药创新发展,都沿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中医将人体放在“天地人”的生态中赋予定义,形健神旺是正气充沛、身体健康的标志,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把这种关系称为“形与神俱”,提出要达到这种健康状态需要坚守许多具体法则。

不难看出,健康不仅仅是人体生理没有疾病,更加强调精神健康和调养,这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整体论”“天人相应”“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理论根本,中医药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科学,同时,中医药也需要借鉴现代医学科学的实验技术。

药物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有效,尤其是在临床疗效这一关键点,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不会区别对待。如今,中药品种之所以越来越多地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就是要借助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对中药品种进行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

不仅如此,大规模循证医学评价也是全球医药行业认可的疗效评价标准。以芪苈强心胶囊为例,该药是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也是国家973计划“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药物之一,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成果先后被《自然评述·心血管》(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循环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收录,并被JACC评为2013年度亮点,给予高度评价。

中医的传承发展没有国界。脉络学说的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是973整个团队的努力成果,全面整理中医血脉理论,从而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不仅在国内有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而且在加拿大、欧洲也相继建立了络病研究学会,围绕创新基础理论研究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目前,很多疾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包括神经、免疫、呼吸、代谢、癌症等,我认为,中医药可以为很多疑难疾病和难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李悍雄:  带量采购是优质产品规模成长的机会

针对产业创新升级,我认为,长远来讲是有利于优质企业的。就拿目前备受关注的“4+7”药品联采试点来说,带量采购给行业未来在研的一致性评价产品带来一定竞争环境,企业的策略是立项时聚焦有较高技术壁垒的产品研究项目,争取更多首家或首仿产品,以减少一致性评价带来的影响。由于一品红主打产品都是独家产品,带量采购目的是替换过期专利产品,既减少患者用药负担,也减少医保基金支付。因此,我认为,带量采购也会带来产品规模成长的新机会,对企业来说,就需要不断提高研发实力、降低成本、加强综合实力,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尤其像儿童用药市场,临床还有很多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尽管其规模仅占医药行业的5%,而儿童占全国人数约16.6%,儿童用药市场远未饱和。随着国家鼓励生育,二胎政策放开,儿童人口比例未来将进一步上升,儿童药物将会迎来更大发展。如今市场儿童药还是比较紧缺,国家不断鼓励企业研发儿童药物,让患儿使用上更多、更好的药品。我们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能落地实施,例如儿童药品走绿色挂网通道,无需竞价直接挂网采购,亦或参照癌症药品国家医保谈判的扶持政策,儿童药挂网采购不占“药占比”等,这样有利于鼓励企业加大儿童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及时为儿童患者提供高品质药品。如果有更多利于儿童药物的政策落地执行,儿童药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