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国家带量采购何时落地 上海品种越多降价越难

发布时间:2018-12-26 14:14:17作者:本报记者 裘炯华 发自北京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家带量采购何时落地

上海品种越多降价越难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青年药政论坛上,来自医保管理部门、卫生管理部门、大型医院和医药行业的相关负责人,围绕“新形势下药品集中采购”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尽管制药企业对降价预期感到担心,但来自多个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在医药行业正处于新旧格局转化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制约集中采购降价作用的发挥。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政室主任傅鸿鹏表示:“随着处方外流和社会办医的发展,药品集中采购的影响会下降,但它并不是一个短期过渡政策,可能在2030年之前都将发挥政策效力。”

对于首轮国家带量采购,业内普遍预测:国家带量采购政策预计最快于明年3-4月正式落地执行。从上海招标采购的情况来看,从发布招标采购文件到正式落地执行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根据预测,今年10月底之前有可能发布实施集采的文件,最快要到明年3-4月才能正式开始落地实行。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处长王芳在本次会议上回顾了我国药品招标采购的多次变革之后坦言:“过去的集中采购政策不足以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但从本质上讲,药品采购政策的变迁也反映了药品价格改革的历程,其中政府与市场在确定药品价格方面经历了角色的变化。这个过程中,曾出现政府、市场对药价调控双双失灵的局面。”

避免“行政定价”陷阱

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分类采购,药品招标采购出现了多种模式。针对低价药、基层用药直接议价,因为在政府办的平台上进行,相当于集中采购。第二类是沪深团购中介模式,政府参与其中,中介机构相当于政府的临时雇员,所以仍然被视为政府的工作人员,与美国社会化采购代理有本质不同。第三类是区域或城市采购模式和地市采购模式,安徽的打包议价,是政府采购,而非GPO。第四类是阳光采购模式,就是借用并公开其它地方的价格,即“借用价格模式”,刚开始取得比较好的控制价格的效果,但目前已经失灵,药企有更多的对策,有些地区阳光采购反而提高了价格。

谈到集中采购的过往经验,中国劳动社保科研院医保与护理保险研究室主任王宗凡指出:“以前的集中采购由于是行政定价,政府与市场调节机制都处于失灵状态,并没有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在新形式下,未来的集中采购一定要想法避免行政定价的模式,要发挥医疗机构采购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这需要通过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全面总额控制(预算管理)下打包付费,给予医院、医生降低药价、合理用药的正向利益驱动,让医院通过主动控制成本获得病种支付标准与医院实际成本的差价,也就是从主动控费中获益。”

2017年11月,东莞市开始全面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在省平台集中采购和跨区域联合深圳药品供应平台集中采购相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改革。药品跨区域集中采购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三不”原则,即不出法规、不建平台、不定目录,参照深圳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文件和采购目录。二是“三自由”原则,即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自由、药企选择平台的自由、医疗机构和药企选定配送企业的自由。医疗机构和药企都可以自主选择通过省平台或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方式采购药品和供应药品。

通过分批逐步上线药品,并加强对公立医院、集团采购组织和配送企业的在线监督以及数据监测,确保采购工作顺利开展。东莞市的改革成效收到较高的评价,多地相关部门来此参观学习。

东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体改科科长叶玉棠谈及东莞经验时表示:“东莞自己没有集中招标采购,而是与深圳市的GPO采购进行合作,逐步完善GPO采购模式,从深圳市公立医院的集团采购组织逐步扩展为覆盖全省医疗机构的集团采购组织,扩大药品采购范围,兼顾不同地市的用药需求,丰富用药层次选择。”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药品招标采购处处长左克源指出:“医保作为连接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重要纽带,在‘三医联动’改革中具有驱动性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的关联机制,如支付机制、谈判机制、价格机制来实现与医疗和医药的联动。医保对供给方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采购措施应着力增强实践力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上海经验:品种越多越难降价

业内普遍认为,上海的带量采购模式基本上体现了国家版带量采购方案的总体意志。?荩(下转6版

例如,上海市重点实施国产高质量仿制药与原研药在同一质量层次进行比价,从而促进原研药降价或替代,有力地降低了医疗费用。

据记者了解,上海带量采购入选条件主要包括原研药、进口药、已在欧美日及中国香港上市或经过相应认证的产品等。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第三批采购文件明确加入了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的入围条件,由此可见,通过一致性评价已经成为入选上海带量采购资格的及格线,而非招标采购中的加分项。对于还未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的药品,只要溶出度试验经上海市药检所复核通过可视为符合参比制剂溶出度标准。

国海证券研究显示,上海市带量采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三批带量采购合计27个品种均为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剂型,最终中标价平均每片/粒的价格为0.04~3.06元,与带量采购执行前同一厂家在上海的最近一次中标价相比,平均价格降幅约为57%。

从降价幅度看,前两批9个品种由于参与投标的企业数量较多,竞争更为激烈,价格降幅更加明显。其中,投标企业数量最多的为阿莫西林胶囊,共有13家企业投标;最少的为茴拉西坦片,也有4家企业投标。而据统计,这9个品种的中标价平均降幅达到75%。

第三批降幅相对温和,降幅较低的品种竞争小。从第一、二批到第三批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趋于缓和。第三批共涉及18个品种,各品种投标企业数量在2~10家不等,相对于前两批品种,第三批品种竞争程度有所缓和,平均价格降幅也仅为41.7%。第三批带量采购部分品种降幅不到15%,这与投标企业数量较少有关。

因采取以质量为标准,在同等质量下,产品越多,局部的竞争也许就会变得越小,从而使降价幅度难以提高。

回顾上海的三批集中采购的经验,上海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龚波深感不易,他表示:“上海已试点药品带量采购三批,推进难点主要有四个:一是遴选试点品种困难;二是中标后影响全国市场;三是以药补医影响结果执行;四是利益调整巨大,企业响应度差。建议通过探索真正意义的药品带量采购,打破扭曲的价格形成机制,祛瘀消肿,回归招采本意,重塑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药价形成机制。”

王芳表示:“带量采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明确用量、及时付款、确保品质。从上海已经实施的三批带量采购的效果看,降价幅度明显,说明带量采购有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潜力。”

例如,不少药企担心,在带量采购的模式下,采购量的完成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中标品种价格降幅明显,医生有可能寻求其他的替代用药,此时如果带量采购执行力度不强,可能导致药品的实际销量达不到承诺的采购量。

从结果上看,上海前两批带量采购品种预计实际使用量达到采购量的85%~90%,几乎100%完成了采购量。从前两次带量采购来看,中标企业大概率会在后续年度续约,未中标品种不容易再次进入。第一批3个品种各家企业在2017年全部完成续约,第二批品种从2018年上半年度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看,除上海长城药业的赖诺普利外,其他品种各企业也完成了续约。

来自IQVIA的分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对国内药企来说,销售能力的价值被削弱,保证质量前提下的成本控制能力的价值提高。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医保基金每年筹资高达700亿~800亿元,现在医保基金在药上花的钱在总支出的50%左右,如果我们降低常见药的采购成本,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用药等,这些药的花费占到医保基金很大一部分,如果用仿制药取代原研药,医保基金在这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这样可以把钱花在其他的好药上,让医院进一些靶向药,如赫赛汀、格列卫等创新药,或者放在医生的技术性劳务收费上。”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