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药外贸顺差下降 跨国药企融入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8-12-26 11:12:03作者:本报记者 贾岩来源:医药经济报

“大健康行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热门领域之一。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中国医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愈加强劲,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在上海进博会期间表示。

产业结构调整出口下滑

根据医保商会的统计,近年来,贸易顺差显著缩小,医药外贸平衡发展。2017年,我国贸易顺差下降至49.22亿美元,下降幅度34.60%。高端医疗器械、制药装备、西药制剂和生物制剂进口连续多年快速增长是贸易顺差快速缩小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促进口战略稳步实施得以推动医药外贸平衡发展。如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自动进口许可货物种类,扩大进口贴息产品范围,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等举措。孟冬平表示:“国内企业不断努力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特别是国际注册、创新研发、国际市场营销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正在全面提升,昔日的单纯进出口盈利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2017年,我国共从9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西药产品,但主要进口仍集中自欧美日等制药发达国家。欧洲仍为我国西药类产品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2017年自欧洲进口额占比高达68.51%。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0%,进口价格同比增长8.93%,在此作用下,进口额同比增长19.82%,成为拉动西药进口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亚洲和北美洲分列第二、三大进口来源市场,进口占比分别为13.93%、13.2%。自这两大市场的进口额亦增幅显著,同比分别增长了19.04%、29.99%

日企积极投资中国市场

2018年,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医药健康行业也难独善其身。孟冬平坦言:“我们正处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断加速的关键期,曾经固有的传统优势逐渐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让这个曾经高速运转十多年的产业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尽管外部因素波动较大,但是跨国药企,尤其是日本药企在中国投资医药工业的积极性依然很高。随着国内本土企业研发生产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本土企业嫁接国外元素的能力全面提高,国内外贸易合作方式已经不仅局限于贸易端,而是从产业链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本土企业依靠自身实力和渠道优势嫁接国外资源。

目前,知名日本健康品牌FANCL和国药国际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武田在华增加1亿多美元投资,支持在中国开展与全球接轨的“新药同步研发”,加速武田全球创新产品在中国落地。在华业务规模最大的日企卫材则在苏州投巨资建新工厂。

孟冬平谈到未来外贸形势时强调:“尽管短期内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我国多年积累的产业实力正在爆发,中国被业界视为全球最具投资价值、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市场,医疗器械与营养保健产业充满活力,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7700亿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元,高速成长的中国大健康市场潜力无限,为各国企业进入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机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