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2019刷新管理定义

发布时间:2018-12-24 16:12:57作者:虞国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热热闹闹的2018年即将过去,医药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可以形容为几家欢乐几家愁。但不管怎么说,发展是唯一的方向,创新是发展的基本动力。


创新管理,站上塔尖


2018年是管理创新的一年,无论是互联网全面渗透到医药系统的各个领域,还是各种营销模式的全面创新,都对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有着强烈的冲击。市场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经营管理上,传统的制度化管理受到了严峻挑战,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人性化/客情化管理,都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2018年,国家医保局挂牌、“两票制”深入推行、2018版国家基药目录公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落实、各省市药品集采平台的推进等,国家对医药行业宏观政策的调控,深深地影响着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适者生存,强者发展,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就在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否跟得上时代。

如今,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医药公司,面对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都面临机遇和挑战,既兴奋又谨慎,因为每家企业现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可能仅仅适应或适合现有阶段企业的生产运营。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执行着延续多年、靠自个儿摸索出来的管理模式,以致于活得很累,也拿不出多少能够拯救企业的灵丹妙药。有些企业的当家人还有点前瞻性,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花大价钱聘请外脑专家为企业把脉会诊,为企业量身定做管理方案。但有时候企业烧了一堆钱,留下一摞洋洋洒洒的管理文本,其结果是因水土不服而搁浅。

还有的企业依然混混沌沌,不关注外界形势变化,只顾自己埋头苦干,看路已到悬崖边。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拥有一些好产品,但是不知道怎么运作,活生生地让这些好产品长期搁置在批文上或仓库里,要么不生产,要么就是生产了也卖不出去。

也有时代的弄潮儿,始终站在市场金字塔尖,无论是高举高打创新精神的企业还是低调做人做事创新的企业,都以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理念,抓住市场契机抢占制高点。这些药企是中国的脊梁,也是本土药企发展的风向标,这些企业都在信息化、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上下足了功夫。


业精于学习,荒于混沌


管理如同哲学,不用功的人总是认为管理虚无缥缈,都是形式主义。精于管理的人却认为,管理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凡是规范管理的企业,由于在人才、绩效、生产、销售等基础职能上实行了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员工身上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自觉将自己每天的工作与公司的发展连在一起,他们知道公司的各项管理,都与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些管理上没章法、不靠谱的企业,员工始终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因为公司的管理凌乱,说变就变,单凭领导的一句话,员工心里没有安全感,自己也不知道明天会去何方,这样的企业能有多大希望?

展开企业现有的格局和前途,为什么有的企业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企业原地踏步走,维持在生存与发展的边缘?为什么有的企业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有的企业已是大浪淘沙,与泥沙一并而去被淘汰出局?究其根本,都是不同的经营管理策略所致。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市场变化太快,一年不学习可能就会落伍,何况好多企业至今还维系和固守着多年不变的管理模式,能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栽跟头吗?

管理无止境,管理求创新,任何管理文本都须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市场变化,绘制本企业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管理制度更是要有血有肉、有根有据,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坚决鄙弃那些抄送过来的苍白空洞的条条框框。

展望2019年,既有春光灿烂的鲜花,也有秋分吹落的枯叶,国家宏观政策依然伴随着企业发展的脚步,但不一定每家企业都能沐浴到政策的暖阳,有些企业没等到春风的到来,就已止步于冬天的寒霜。

2019年,管理的主旋律还是“创新”,各种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还将继续闪亮登场。在创新观念的冲击下,管理谁、为谁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都需要刷新定义。没有创新精神的管理,永远出不了真正的效益。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