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4+7”带量采购,拼低价的药企咋想的

发布时间:2018-12-23 18:28:16作者:山东风轻来源:医药经济报

月7日,“4+7”带量采购药品结果公示。中标的企业并不一定面露喜色,不少企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标价格断崖式下跌!

没有中标的企业内心也不一定纠结。据传有的落标企业侃侃而谈:“我们准备充分,对手太不理性,按中标价把全国的量都拿走,利润都比之前要少。我们落标没事,剩下市场还大,有信心做好,利润赚更多。”

没有参与或即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估计不少人会惊出一身冷汗:“这么大的降幅,还让我们怎么玩?”

市场准入决定供销

未来仿制药厂家拼的是生产成本、价格、质量和品牌,市场准入决定未来的采购和销售!市场准入,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化。而市场化必备三个条件:自由参与、平等竞争、以消费者为中心。

纵观此次带量采购谈判,从参与度讲,31个品种,既有小试牛刀、先行试点的意味,也是真真切切地给参与企业一个量的保证。哪怕没有中标的品种,仍然给予其它市场份额竞争的空间。

在竞争机会上,笔者认为,此次带量采购充分吸取了福建九标、十标,上海前三批带量采购的宝贵经验,从品种参与度入手,考虑了充分竞争与不充分竞争的各种因素。但原则也很清楚,能够拟中选的关键因素是最低价(原则)、降幅(态度)、销量(实力)、供应(基础)。

难道之前传统的省级招标采购就没有考虑这些?已经实施了10多年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其实从2015年至今一直在转型,向“明确采购数量”转型、向“量价挂钩”转型、向“带量采购”“招采合一”转型,从以往“审批确定药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向“审批药品进入价格市场竞争的资质”转型。

现实告诉我们,药价虚高与虚低并不是一个招标采购就能决定的。医疗机构能否自由参与市场竞争、医疗机构之间能否平等竞争、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应机制是否健全完善、药品生产企业是否尊重市场竞争的规律与内涵,才是药价回归理性的突破口。

但由于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既不是药品的采购主体,也不是药品的使用主体,却承担了药品集中采购的职能,才出现这么多年招标采购一直无法解决药价合理回归的现象。

有人说:“药价不合理最根本的起因是市场竞争不充分,但其实更深层次的根源是一系列配套机制、举措的缺失。”“三医联动”的改革必须刺刀见红,齐抓共管,才有成效。

大降价去存量文号

有人认为,“4+7”带量采购是制度创新,“原来要10多家竞争,现在1家就能完成,可以节省5%~10%的成本。另外是预付货款,签完后提前打50%货款,压款成本可以降低10%。中标不需要开发临床,医药代表也不需要养了,政策预期带量采购能够降价50%~60%。基于这样的判断,节省下来的成本要求企业降价。”

但有品种降价幅度高达90%以上,的确出乎意料。这关乎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指那些已经支出的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像厂房、设备等。经济学告诉我们,沉淀成本已经沉淀,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集采项目可能带来的利益与成本!

为什么在铁定的议价规则前,仍然有企业敢于创新低、创更低?“高毛利时代结束了,未来竞争的形式和方法完全变化。原来高举高打的方式很难长期生存。毛利会大幅度下降!”目前来看,这种观点放在市场营销战术层面,无疑是正确的。

而从整体宏观战略层面,就医药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而言,我们都清楚,当前医药领域的核心策略一是去产能,二是去库存。业内专家徐东老师两年前就曾明确提出: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招标采购中的采购剂型归并等都是在去存量文号库存。存量文号的转移,实际上是用经济杠杆撬动存量生产资源退出!

对企业来说,此次带量采购不仅考验价格决定能力,更考验战略决策能力,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认知能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发展方向决策能力+产品筛选决策能力”。没有这3个能力的企业,就算在各地今后开展的带量采购中勉强中标过关,又能怎样?

此次带量采购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出台的。让民众享受现代科技的进步,以更佳的性价比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医药行业的使命,也是每一个医药从业者的责任。

但如果只是抓住药品降价这一点,整体医疗环节治理机制没有进一步完善,如果患者医疗消费的知情权仍然有待加强,如果企业为了各地碎片化的药品采购耗费心神而实际经营困难仍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实现医药市场健康发展的愿景仍然任重而道远。让企业实现理性公平竞争,让医生看病能够从实际出发,让患者能够从容理性消费,让医药产业持续稳定升级,这是一个必须认清的趋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