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黑科技“独角兽”IPO为何出师不利

发布时间:2018-12-23 18:24:49作者:路人丙来源:医药经济报

mRNA药物开发公司Moderna(MRNA)最近以每股23美元发行2600万股、募资6亿美元IPO,令这个只有早期临床资产的“独角兽”估值达到80亿美元。6亿美元融资打破了ALLO刚刚创下的3.24亿美元美国IPO融资记录,也超过了香港上市的信达和歌礼4亿美元融资额。但是,MRNA第一天交易却以下跌18%收盘。

“黑科技”有利有弊

MRNA于2010年成立,是生物技术界最神秘但也最高调的公司之一。虽然几乎没有公开发表任何数据,但MRNA此前已经获得约25亿美元的各类投资,并与默沙东、阿斯利康、福泰等大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建立合作开发关系。

MRNA的核心技术是mRNA平台,号称有几十个项目,治疗领域涵盖感染、肿瘤免疫疗法、肝病、心血管疾病等。但是,现在只有9个进入临床,全部在Ⅰ期阶段,而且全部是病毒或肿瘤疫苗。按照MRNA自己的说法,虽然其立志成为最伟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但目标不在发现大量药物。

虽然现在已有RNAi和ASO两类RNA药物上市,但mRNA要比只有20个左右碱基的RNAi和ASO大很多,由此带来的稳定性、免疫原性、递送、生产纯化等技术难题也比已经上市的RNA药物更复杂。一方面,疫苗剂量通常不需要太高、不需要多次给药、对递送也要求较低,这规避了很多技术风险。但另一方面,病毒疫苗一般是给健康人作为预防手段,所以对安全性的要求会比治疗致命罕见病的RNAi药物要高。

诸多技术新挑战

同样存在大量未知因素的是对mRNA药物的评价体系。

传统药物根据血浆药物浓度的药代对RNA药物不一定适用。传统药物主要是经过肝代谢,而mRNA在靶点细胞内可能被降解形成活性或毒性代谢产物,这也是一个全新挑战。

而有些mRNA可以复制,令量效关系更加复杂。还有个体差异、mRNA翻译效率、外源性mRNA在不同组织的侵入和表达水平区别对疗效和安全性,都是需要研究的。

mRNA碱基化学修饰和递送体系的专利也是一本糊涂账,很多人认为MRNA的技术并不先进、专利也不牢固。但这些细节可能通过支票解决。

即使这些技术问题都解决了,“靶点选择”这个永恒难题也会像刁难其它治疗手段一样对待mRNA药物。


长线投资相中什么?

虽然mRNA药物开发存在大量技术障碍,但长期看肯定是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很多基因失活变异疾病现在无法治疗,基因疗法也在早期、价格将非常昂贵。蛋白疗法不仅昂贵而且可能使用不方便,如Brineura需要每两周在无菌环境注射到脑脊液、每次要输液4、5个小时。

mRNA则提供了一个诱人的治疗选择。RNA药物比DNA药物更安全、更容易表达、生产成本更低。对于需要快速生产的传染病,mRNA疫苗比蛋白疫苗开发周期短很多;对于肿瘤疫苗,在细胞内表达的抗原比注入血液的抗原可能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

虽然DNA疫苗基本失败,抗体、ASO都经历了30年的成长历程,但现在整体技术支持不比从前。基因疗法、基因编辑、细胞疗法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可以作为借鉴,RNAi从发现到商业化只用了12年。mRNA动物的概念验证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完成,所以有人对这个新技术感到乐观也是有根据的。

mRNA是个真正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技术领域。笔者认为MRNA获得大力度的投资支持,并非投资者认为新药已经胜利在望,而是认为MRNA现在600多人的团队最有实力逐个解决上面提到这些难题。生物技术不乏长线投资者,福泰当年虽然二十几年没有赢利、可能到现在还没收回所有投资,但估值一直很高。Juno、Kite的产品线也不值100亿美元,仍被快速收购。此外,整个行业对mRNA治疗方向的高期望值令投资者退出相对容易,增加了入场信心。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