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社会办医新启程(上)

发布时间:2018-12-23 18:08:55作者:曹健来源:医药经济报

社会办医从零开始,迄今为止在数量占比上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服务量占比也超过1/6。改革开放已然迈向新时代,在新时代中,社会办医必将改变现有发展模式,迎接新变革。

医疗需求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121.7亿元;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1982年的4991万增长到2017年的15,847万,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所占比例从4.9%增长到11.4%。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国卫生总费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1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1,599亿元。卫生总费用快速增长的背后,则是居民医疗健康需求的快速增加。

与卫生总费用快速增长相适应的是,我国医院总数量从1978年的9293家增长到2017年的31,056家(见图1),而民营医院则是从1984年出现的全国第一家开始,发展到2017年的18,759家,增长速度惊人,数量占比达到60.4%。

发展历经三阶段

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期,1984-1996年,全国仅有21家民营医院,个体诊所与门诊部达到15万家。这一时期,投资者多数通过与公立医院进行科室合作、承包或租赁的形式发展,这些“公私合作”的科室可以称之为“民营医院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1997-2009年,这一阶段民营医院的发展特点是在医疗市场化的背景下,进行着无序发展与强力广告宣传,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在这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而在广告宣传方面给民营医院带来最大负面效应的,莫过于铺天盖地的过度宣传、虚假宣传,竭泽而渔式地扩张。

第三阶段是2009年至今,民营医院的发展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百家千家医院开。”该阶段投资医疗服务机构的企业呈现的特点是:单体医院投资规模较大、上市公司投资医院数量增多、私募股权资本活跃、外资独资医院开始出现。

2015年3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国办发[2015]14号)发布,规定“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将原来社会普遍认识的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二分法重新定义。也正是这一年,社会办医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数量占比达到52.6%(见图2)。并且在2017年,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达到了34.4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9.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8%),民营医院4.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2%);全国医院入院人数达到18,915万人,其中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5,595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4%),民营医院332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7.6%)。

社会办医逐渐成为我国医疗服务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居民通过更多的医疗服务,在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方面日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未完待续)

TIM图片20181223180455.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