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港交所IPO利弊较量

发布时间:2018-12-06 15:41:23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跌宕七个月,未来热度能否持续?


中国香港去年12月就传闻修改IPO上市招股要求,允许新经济高科技公司到港交所挂牌,尤其是那些没有盈利甚至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IPO上市。直到今年4月24日才正式公布这个新规,并于4月30日开始正式实施。

这一改变,吸引许多创新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跃跃欲试,不仅有来自中国大陆的10多家公司,还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美国的公司也在投石问路,希望能在香港挂牌上市。

转眼七个月过去,适逢全球投资跌宕起伏剧烈的这段时期,港交所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展望未来全球竞争力如何?


【成绩单】

IPO跟进迅速,但后市低迷


热度高,上市速度极快

为了争取更多IPO业务,扩大其在全球IPO资本市场的地位,港交所动作很快。

4月30日开始接受符合新规的上市申请,5月7日第一家总部设在杭州的歌礼生物递交上市申请,8月1日就在港交所顺利挂牌上市,募集4亿美元,头尾只花了三个月时间。

紧接着,8月8日,已在美国上市的百济神州借此东风赢得双重挂牌机会,一举募集9亿多美元。

递交IPO申请比百济神州更早(6月6日)的上海华领医药,也于9月中旬IPO成功,募集1.1亿美元。

10月31日,苏州信达生物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大陆在港交所IPO的第四家,募集4.2亿美元。这家公司4月下旬刚募集1.5亿美元,而且是放弃原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计划,改道港交所上市。


大环境低迷,后市表现欠佳

中国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在今年夏天以来,整体几乎下跌了35%,主要受到股市大盘下滑和药价大幅降价预期的影响。

美国生物科技股指也没能支持住以往的强劲上涨势头。纳斯达克生物股指IBB在2018年也有大的波动,指数从9月下旬的122点已下滑至11月下旬的104点,两个月下跌14.75%。

如此低迷的大环境下,几支新规以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的股票当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其中,以最新上市的信达生物股价最坚挺,14港元/股的发行价,曾涨至22元港元,最近下滑至18.7元港元,仍然高于发行价。多数投资人都赚到钱,只有少数高价买入者被套。

但其他几家的情况就没那么好了,甚至股价跌破发行价。10月下旬,百济神州在港交所的交易价几乎比发行价低三分之一,华领医药股价也下跌了百分之十几,最先上市的歌礼几乎跌到了发行价的一半。尽管股价仍在高位,认购率也占优势,但后市多少还是令人失望,机构投资者账面损失不小。

信达生物股价坚挺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该公司创新药研发有16个项目,其中7个在临床,4个在Ⅲ期,1个已递交BLA申请,有望获准上市。更有卖点的是,其有礼来这样的跨国公司背书,签约大笔金额(1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这些对其股价上涨和投资者长期看好起到很大作用。

而歌礼和华领医药的核心产品是从大公司转让而来。对此,短线投资者会认为,尽管在中国会有市场,但国际化空间有限。外加国内类似产品和仿制药的激烈竞争,投资者自然会更加谨慎,甚至暂时退出而“观望”。考虑到这两家公司在上市前的融资、估值都不低,在缺乏更多利好消息、等待产品上市以及上市后销售业绩的过程中,短期投资者没有耐心和兴趣长期持有,“卖出”多于“买入”和“增持”,导致股价下滑。


【焦点问题】

五个关键点决定港交所竞争力


与纳斯达克抢客户,有多大胜算?

按照港交所官员先前透露的意图,其IPO规则改革,试图与国际接轨,效法纳斯达克,为亚太地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和其他高科技企业雪中送炭,提供IPO融资渠道。似乎有与欧美资本市场(尤其是纳斯达克)争夺优质客户的意思。

业内普遍认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估值过高。对此,港交所高级副总裁Natalie Chan最近在投资论坛中表达了他的看法:“任何新兴资本市场都会经历自我调整,我们是顺势而为。”他相信,3~5年后,香港会有更多专业分析师、投行以及更有经验的投资者,IPO定价和后市表现会有不同。

然而在外界看来,港交所很难达到能与纳斯达克竞争的地位,只能是差异化发展,争取“近水楼台”效应。

不过,纳斯达克总裁Adena Friedman最近在香港表示,纳斯达克与港交所的生物科技股指和服务对象有区别,不仅没有竞争,反而是有不少可合作之处。从发展的眼光看,她更希望双边能有密切交流与合作。


开局不利,负面影响有多大?

这波IPO行情自通道开闸以来,已有4家上市,多家已过会等待上市,递交申请的还有十几家。预计2018年内会有若干家上市;如果市场行情变数不大,明年又会有近10家上市。

开局不算很顺利,对投资者信心有打击,对后面排队上市的企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估值一定会下调,至少不太可能以定价区间的高端定价,或减少募集资金的体量。

鉴于前几家IPO融资顺利、后市表现欠佳,是否会让后面上市的公司在融资定价和规模上有所调整,这要看公司的股东和券商的态度,也要看整个资本市场的大势。

有些公司放弃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要是冲着估值高而来。事实上,市值的确已经很高,需要有更多临床数据和大公司签约合作,才能支撑更高、更合理的IPO定价。


人才极其短缺!投行与分析师意外走俏

由于香港的生物科技IPO一下子很火,本地化专业人士十分短缺。据业内人士估计,在香港,真正有经验的生物科技专业出身的股票分析师、投行专家、保荐人大约只有2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争夺这块“大饼”,许多投行和券商都在积极搜罗和招聘人才。尽管大的投资公司和投行机构号称他们可以调用欧美专业人士支援,但大多缺乏本地牌照,只能起顾问咨询指导作用,效率会降低。

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连尽调和投行保荐服务都难以提供。人才、服务、质量和生意竞争,会决定是否拿到更多IPO市场份额。


假如中国大陆也向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开闸?

香港证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并允许已在其它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到香港做双边上市,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欧美的生物技术公司都有吸引力。考虑到流通性、资本所得税、与国际接轨以及后市监管等方面,港交所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若干中国公司放弃在美国上市、转而到香港上市的原因。

但还要考虑到中国大陆也很有可能向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开闸。这个因素会有很大影响。虽然中国大陆交易所和中国香港交易所各有优势,但中国大陆一旦放开,势头会很猛,多半会占上风。

不过,一些希望有更多境外资产和流动性的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港交所。去中国香港IPO,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而言,最大的好处是文化、语言和同一时间区域,同时也是非常国际化的市场。如果对新板块的上市监管能更成熟和完善,那么会有更多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和交易。


中美贸易环境如何变化?

目前中美贸易战和关系紧张,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机构和股民心目中会有很多负面偏见。好的公司已经有不少选择撤离和退市,并顺利在中国主板上市,像药明康德和迈瑞医疗。而中国大陆的上市程序比香港繁琐,要排队、不确定因素较多、流动性也弱,所以中国香港还是具有一些优势。

但香港本身新经济实力偏弱。根据港交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年度报告资料,如果按照资本化市值而言,只有3%在港股挂牌的上市股票具备新经济或生物科技经营范畴,而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这个比例分别为60%和47%。


【未来空间】

需求端仍大,对投行要求更高


JP摩根分析师预计,中国生物科技产业到2021年将翻倍(至520亿美元规模),明显比全球范围生物科技产业60%的增幅更高、更快。而中国特别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希望有更多资本注入到这一新兴产业。未来会有许多企业要靠IPO才能求生存和发展。

由于资本流通自由、估值较高,港交所对境外公司也有吸引力,Sorrento Therapeutic、Grail和Moderna公司等都想到香港试试,希望获得更高市值,或募集更多资金。当然,国内外企业突然对香港IPO产生极大兴趣和热情,不排斥有赶时髦、赌一把、赚快钱的投机心态。

但是,由于刚起步,那些为未盈利甚至没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IPO做保荐的投行和券商,必须为这些企业作更多背书和保驾护航,责任似乎要比美国成熟市场的投行券商更大。因为在纳斯达克上市,投行券商主要是把尽调和信息披露做彻底和到位,让投资者自己去把握风险。而对于要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辅导和保荐方面,投行券商需要做更多更细的工作,承担更多责任以及风险,甚至包括报销和额外买入股份。如果股价跌破发行价,不仅投资者资金被套,投行和保荐人后续的服务和定价也会受到影响。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