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工艺革新让品质“说得清”

发布时间:2018-12-05 17:00:30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坚守阵地怎么走下去?

工艺革新让品质“说得清”


今年5月以来,国家药监局多次发布通知,要求中药注射剂大品种修改说明书,针对儿童、新生儿、婴幼儿做出禁用或慎用的要求;同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审批、使用、再评价等工作,亦将成为国家药监局的重点工作。

事实上,自2009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以来,中药注射剂的药品监管和产业规范步伐,每一步都走得颇为不易。

产品升级聚焦“质量”

中药注射剂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品种客观上具有化学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2009年启动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明确要求对中药注射剂中的大类成分进行基础研究,建立原料、中间体、成品的指纹图谱,制订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和合理的含量测定限度范围。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表示,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的确值得深入,因为对药物理解越透彻越扎实,品质越能够得到保证。“开展中药注射剂的药理、药效、代谢、组学等基础研究,其实只是将古代已经广泛验证的临床药效做现代验证,本质上是我们加深对产品的认识,用科学来解析古人经验,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东西。”

产品升级的道路永远布满荆棘,特别是中药产品力升级,实际上比化学药具有更大难度,注册门槛和市场门槛不断提高。即便如此,在2011年药监部门重启中药注射剂审批后,成都百裕的银杏内酯注射剂、康缘药业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剂依然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过硬的生产工艺、高水平的质量管控先后获批。

事实上,以康缘、步长、丽珠、中恒等大型龙头企业为代表,经过上一轮的中药注射剂监管和市场洗礼,围绕产品品质、安全性、有效性和生产管理数字化、标准化等方面均开展了非常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

于明德进一步指出,药品生产端迫切需要企业加强质量管控和生产过程规范,保证产品均一性。“有些小企业肯定不敢说自己生产100批药,质量都是保持一致的,原料来源的复杂性就是很大的问题,不同产地不同标准,质控非常复杂;龙头企业的质量控制比较好,有些品种纯度可以做到90%甚至99%,如果中药注射剂都能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无疑能够由‘说不清’变‘说得清’。”

“中药注射剂是多种分子的组合,需要从生产管理到临床应用全产业链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周湘峻如是认为。

而作为高风险的项目方向,如果企业没有强大的产业化实力、不能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去实践,就不适合进入中药注射剂领域。当前,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已从2009年之前的400余家缩减至200余家,小品种相继注销文号,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

新形势下,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工艺优化和产品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满足国家规定的层面,而是要走在监管之前,才能在激烈的品种竞争中脱颖而出。

生产全程“数字”明晰

中药注射剂产品的现代化升级包括品质的稳定性与标准化,这正是中药生产端的难题。现代中药必须是标准化中药,跟化学药一样有标准,能够形成共性,以适应商业化大生产。“数字化中药”意味着成分清楚、作用机理明确、临床作用靶点清晰、安全性和影响安全性成分明确。

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院植物分子生理研究所所长洛萨·威尔米策(Lothar Willmitzer)对记者表示,无论是中药提取物做成单体化药,还是复方中药注射剂,源头就是中药材,栽培、种植、炮制、提取等都需要有一系列的标准。“传统中药的提取方法并没有标准化,同样是一个复方中药,提取出来的复方A和复方B不一定相同,这就需要更多的数字化分析技术,如组学技术,解决工艺问题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根本。”

不难看出,数字化中药是现代中药最基本的一个阶段,中药只有做到数字化,才有可能标准化,标准化才有可能现代化。而围绕中药原料标准化、生产流程数字化、质量控制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各大中药注射剂龙头企业聚焦自身优势品种构建的全过程体系均给予了高度重视,进行了巨大投入。

比如康缘药业的热毒宁注射剂,采用了膜分离技术等先进的精制工艺;整个生产过程采用13张指纹图谱控制质量。

丽珠集团的利民制药厂自2001年开始构筑数字化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一整套从原材料、中间体到成品的化学指纹图谱,生产工艺采用三级膜微滤技术、超声波强化提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等。

步长制药的丹红注射剂从生产伊始就组织专家对药源基地进行选址;引入近红外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对每支制剂有效成分的生产过程轨迹进行监控,确保药品批次间成分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此前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陶德胜曾公开评价,只有用数字化的方式描述和表达中药的内涵,通过对中药成分的结构、含量等多项特征进行数字化测试,并且结合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真正使中药为世界所认可;只有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中药的质控、临床进行监控把关,才能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