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5 16:56:50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告别“野蛮生长” 营销策略如何取舍
“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价值与价值创新将成为中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艳和看来,“中药针剂增长率有所下降是符合医疗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与之前‘小散乱’的行业竞争格局有关。对于企业而言,重视和不断提升产品安全性是不间断的长期工作。”
随着一系列政策扑面而来,中药注射液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各层级医院相继限用
医保端对中药注射剂的限用态度非常明显。人社部在印发的《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对26个中药注射剂提出要求,规定限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限用于重症。
今年以来,各地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限用进一步收紧。7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的通知》,要求所有处方均应当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要单独开具处方。
据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三甲医院的使用日趋严格。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家三甲医院多年前就要求慎用中药注射剂。今年,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在发布的《备案采购药品资料递交通知》中也明确,中药制剂、辅助用药品不予接受。
中药注射剂在基层医疗机构也面临限用。今年6月,湖北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中药注射剂、营养类药物及超常使用药品的重点监控制度。
对于中药注射剂行业面临的紧迫态势,一家以中药注射剂为主营品种的上市企业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整个注射剂市场,当前是一个去芜存菁、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于物质成分清晰、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部分中药注射剂而言,跨越这个‘分水岭’,未来一定会有更大发展机会。”
营销策略待调整
前述营销负责人认为,“控制药占比、限制辅助用药、限制门诊输液等政策的出台,使中药注射剂市场承受较大压力。不过,国家限制输液政策的出台是对临床输液规范的回归。而对于中药注射剂产业而言,风险和机会并存,对于工艺先进、对产品研究透彻、质量控制严格的企业而言机会大于风险。”
林艳和对此表示赞同,“当下,虽然市场下滑,但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还是有需求的。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重点关注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
随着各地中药注射剂政策的收紧,企业在营销推广工作方面也面临调整。
林艳和在营销策略上提出精准营销,即在布局基层医院和OTC终端时,首先是产品定位准确,集中在某个疾病防治领域,做好深耕,形成集约效应,并不断拓展渠道,提升基层终端覆盖率和单产。其次是终端选择方面有所取舍,重点放在城市社区和大型连锁两类优质市场,保证投入效率和管理可及性。同时,在“慢病防治”相关的大健康领域做好战略布局和产品准备,调整品种结构。
“另外,企业还需要打造专业化的营销模式,其中两个要素是产品循证医学证据和专业化营销队伍,这些都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工作。” 林艳和补充道。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