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注射剂增速下滑 口服药江湖地位提升

发布时间:2018-12-05 16:55:34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药注射剂增速下滑 口服药江湖地位提升


根据由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指导、不久前米内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中药注射剂依旧占据国内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市场TOP20中的16席。

不过记者注意到,中国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市场TOP20中药品牌中,仅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康莱特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7个品种销售额2017年实现了小幅度增长,其余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口服品种百令胶囊、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蒲地蓝口服液的销售额全部出现同比增长。其整体趋势可见一斑。

“政策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药注射剂销量的下滑。”中国中药协会企业与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旭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个别中药注射剂质量出现不稳定事件后,临床上对中药注射剂采取了限制使用等措施。同时,部分企业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因临床费用较高而被重点监控,一系列政策对中药注射剂市场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专家预测,在多种政策因素驱动下,中药注射剂增速或继续下滑。在此情况下,口服剂型地位会否持续提升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

口服剂或放量

中药注射剂多为心脑血管、清热解毒类用药。“由于以清热解毒类为代表的中药注射剂在疫情期间被临床大量使用,生产企业直营团队学术营销有力拉动,以及部分品种进入医保、基药目录等综合因素下,中药注射剂前些年快速增长,一直以来在中成药市场金额TOP10、TOP20居前列。”王旭华介绍。

不过中药注射剂也受到了较为明显的限制。米内网数据显示,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剂型格局中,注射剂所占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0.6%逐渐下滑至2017年的35.86%,口服剂型则普遍增长迅速。其中,胶囊剂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24.58%逐渐上涨至2017年的25.42%,片剂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9.62%逐渐上涨至2017年的10.16%,散剂、颗粒剂、溶液剂、丸剂等口服剂型的市场份额也有逐年上涨的趋势。

具体到品种,同样为心脑血管用药的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入围城市公立医院品牌金额TOP20,增长率分别达到24.8%和28.8%。而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丹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增长率仅为0.6%和1.5%,排在第三位的注射用血栓通为负增长,下跌了4.6%。

具体到临床使用,在县级医院,由于中药注射剂的份额已经不低,再增长的空间并不大,以片剂、口服液、胶囊为主的口服剂型,特别是口服中成药,被认为将在基层大放量,争夺千亿级市场。

而在城市公立医院推广的高端注射液,虽然其物质基础明确、安全性风险较小,但过高的定价还是会对其市场增长带来影响,这些品种未来都将面对量价选择。

在专家看来,最明显的是原来用于儿童或感染患者的中药注射剂市场萎缩,2018年预计下降幅度达到35%。相应的一些抗生素品种,包括口服抗生素和注射用抗生素形成了替代作用,2018年增速将达到10%。

多产品组合抵御风险

与西药相比,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事实上并不高。但从用药原则来说,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因为静脉注射风险最高,中药注射液也不例外。此外,临床导向也使得注射剂审评审批格外严格。严格控制口服制剂改注射制剂,口服制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不批准注射制剂上市。在政策导向下,对于药企而言,未来是否会将片剂、口服液、胶囊特别是中成药的非注射剂型作为开发重点?

采访中,有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质量不稳定的注射剂品种会逐渐被淘汰,此前准备“上马”的注射剂品种也可能会暂停。在国家层面“拉闸”“踩刹车”的情况下,企业顺势调整结构是必然。

“以中药注射液为主营的企业面临业务转型及结构升级的形势紧迫。”一位药企老总坦言,为抵消严控下业绩的下滑,企业必须丰富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线,构筑起多产品组合抵御风险。

记者注意到,华润三九、昆药集团在内的多家制药企业已经开始压缩中药注射剂的产品比例。

“经过几年的调整,原本在处方药业务中占比较大的中药注射剂受招标降价、辅助用药目录等政策影响,销量有所下滑,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已逐渐下降。随着血塞通软胶囊等产品占比提高,公司产品结构已日趋合理。”华润三九方面表示。

昆药集团方面也透露,将在其他竞品限制适应症产品市场中,加强临床研究、学术推广,提高非受限市场的产品销售业绩。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