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上市20多年,拜唐苹为何风韵犹存

发布时间:2018-12-03 15:19:05作者:吴晞来源:医药经济报

某业内大咖曾追问笔者一个很发人深思的问题:“为啥DPP-4在中国卖不动?而AGI这么多年还在火?”AGI是一个品类,但在中国,这个品类就只有一个品种拜唐苹独占鳌头,其余的无论是原研倍欣还是合资卡博平,或者国产各种名目的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都难与之抗衡。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拜唐苹在中国上市20多年,居然还能保持每年近1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不动摇,放眼所有医药品种可能也绝无仅有。

在降糖无差异的口服降糖药市场,总体规律都是新药不断替代老药。因为从学术而言,医生总是趋新之徒,因此学术推广的基本“燃料”,各种基础到临床研究数据paper,新药总比老药多得多。更何况老药因为人体总会产生“抗药性”,市场总会逐渐减少。所以基本调研总会发现,新药上市孕育一定阶段后,逐步侵占老药的市场。

DPP-4以捷诺维为领军品种,2009年首先在中国上市,在这之前经历了整整8年多没有新药上市的中国口服降糖药市场可谓看见了希望。而且格列汀类药物在国外上市后,销售额迅速增长并在短期内超过了传统降糖药物的市场王者来得时。各药企认为,DPP-4在中国市场也可以复制这样的成功。但时至今日,产品上市已有10年左右,从市场表现来看,与老药拜唐苹相比,新药DPP-4确实卖得没有国外火。其中原因,笔者归纳如下:


个体表现差但整体不错


具体到现有DPP-4品类下的各个品种,市场表现似乎都较牵强。据不完全统计,捷诺维在中国的销售额不到10亿元,安立泽在4亿元左右,欧唐宁、佳维乐、尼欣那规模更小一些,但总体加起来也有20亿元的规模,而且这个数据还没有算上基层市场的销售情况。

其实,从三级医院的实际临床应用来看,各个DPP-4品种正在逐渐侵蚀拜唐苹的市场,只是各家公司计算时都单独和拜唐苹竞争,实际上整个品类和销售额在逐渐增长。


信息传递缺推荐理由


虽然各家DPP-4的医学部、市场部都在绞尽脑汁地阐述自家格列汀如何有特点,且力证5大格列汀完全不同,但医生使用时,各公司所说的分子机制、药代动力学等通通get不到,一线医生感到格列汀用起来差不多,各家之间基本没有差异。

这几年,格列汀类在市场营销方面实在乏善可陈,能让医生第一时间想起来的营销关键词也就是“强效安全”“心血管安全”,试问与“餐后血糖”相比,哪个更有实操性?

更遑论中国临床一线医生,别说糖尿病医生,即便心血管专科医生,又有多大比例能快速分辨心血管风险因素,并有效考量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那是因为临床缺少有效计算心血管风险的工具啊!

医生尚且如此,如何面对患者做出格列汀的推荐呢?你能想像一个基本没搞懂心血管风险计算的医生和一个病人说“你是心血管高危,所以应该用格列汀”吗?


机制推演致使用脱落


从格列汀的作用机制来看,至少从各家公司传递给医生的机制来看,此类药物是通过“抑制DPP-4酶,提升自身GLP-1浓度,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

而中国市场天然就有“一旦启动胰岛素就停用胰岛素促泌药物”的传统,因为中国的广大医生总是认为:“既然已经直接补充胰岛素了,就没必要再去促分泌了。”所以面对已经使用预混胰岛素或“3+1”方案的患者,医生就不再处方格列汀了。

拜唐苹却不同,从机制看和胰岛素无关,而且紧抓“餐后血糖”,因此在中国广大的胰岛素使用人群中并不存在使用障碍,甚至还有很多联合“3+1”方案使用的案例。


新医改面临进院挑战


本轮新医改涉及面之广、涉足领域之深前所未有,医院在医改压力下,取消药品加成、一致性评价药物带量采购等政策逐渐落地,很多医院不再无选择地进新药,甚至药事会议程还有“踢药”环节。这也使得格列汀作为新药进院成为难题,很多医院并不会5大格列汀通通引进,选择一两种进院采购销售已经很好了。


国外应用场景有差异


国外格列汀类药物卖得非常火,因为格列汀在国外首先遇到的竞争对手不是拜唐苹,而是磺脲类药物。国外拜唐苹市场根本起不来,口服药依然是“磺脲+双胍”的老搭档。

这时候,格列汀的进入就有了选择理由,“生理性降糖、没有低血糖担忧”成为最大卖点。并且国外医生没有胰岛素替代口服药的观念,启动胰岛素即使是“3+1”强化方案也会在原有口服药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所以格列汀也就成为全生命周期都可以使用的药物,大大扩展了应用场景。这与国内市场完全不一样。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