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3 14:44:04作者:董鹏 齐红伟 周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国药房自动化发展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中国第一台自动包药机进入医院,到该设备几乎成为中心城市大型医疗机构的标配仅用了不到10年。近几年来,门诊自动化调剂系统、自动挂号取号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医院,大型医疗机构装备量呈几何级数增加。药房自动化信息化迅猛发展,预示着我国医院药房管理春天的到来。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国内很多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网络,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等应用彻底改变医院传统的运作方式。但是国内医院的大部分药房仅实现收费、药物查询管理的数据库建立,药品盘点、分发等仍通过大量人员手工操作实现,存在诸多弊端。因此,药房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必然要向高度智能化发展。
较之传统药房工作模式,自动化药房高效、安全、健康的优势尤为明显。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医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化。其中,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国内首次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发药处理,特别是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极大提升了医院药房的效率。
但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7年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医院数量达3万家,其中实施药房自动化的只有不到200家,全国医院药房自动化设备配备使用率不足0.7%。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自动化药房进程逐渐提上日程,现已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始建设自动化药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