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采暖季原料药供销调查

发布时间:2018-12-03 14:34:30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强停工令”系误传,环保一直在路上


又快进入采暖季。近日,网传河北今年秋冬即将停工限产的消息引发多方关注。《医药经济报》记者在对河北等地原料药企业的采访中证实,网传内容不实。

“预计今年不会这么极端,不能搞一刀切。”华北地区某制药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还没有相关文件挂网,企业也没有收到要求停工的消息。在他看来,尽管目前环保形势严峻,但在执行层面,一定是科学制定实施分类、差异化管控措施和监管措施。比如在采暖季,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一些生产厂商少、规模小的原料药品种,也可以经批准继续生产。


生产或受间接影响


记者注意到,河北省环境保护厅9月13日发文,根据《河北省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律停工停业停产”;生态环境部下微信公众号也表示,所谓的“最强停工令”纯属谣言。

然而,按照去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来看,各地会根据方案措施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已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0月1日起正式执行。

与去年相比,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或有变化。业内有消息透露,如增加了“环保达标免错峰,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及产品运输等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可不予错峰,但橙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仍需限产50%,仅部分生产工序和环节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仍纳入错峰生产实施方案,按照排放绩效水平实施差异化错峰”等条文,不过最终方案还有待官方挂网。

关于部分原料药在采暖季供应紧张的状态会否重现?采访中,河北某企业人士分析认为,因为原料药、制药企业生产涉及国计民生,环保“利剑”对化工企业的影响可能更大,但一旦上游中间体断供,则可能间接影响原料药生产。

健康网研究人士指出:“部分企业为了应对更加严峻的环保和安全生产监管形势,正在积极进行升级改造,产能或受到一定影响,鉴于后市取暖季的不确定性,需要持续密切关注具体生产实施方案。”


环保涨价幅度有限


为了切实改善大气质量,相关部门打出“组合拳”,中央环保督察、强化督查、巡查行动环环相扣,斩除“散乱污”、提标改造项项加紧跟进,被业内点评为“强力治霾力度和精细度前所未有。”

目前,全国环保监管日趋严格,环保成本无疑是影响原料药企业的最大因素,预计全国范围的原料药企业或多或少均受到影响,一些中小产能企业纷纷停产退出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成本上升,很多原料药的价格也频频上涨。

“环保是引起原料药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但环保引起的涨价幅度可能在1~2倍。目前,业内部分原料药大涨几十倍的现象很大原因是恶意垄断和炒作,接下来国家相关部门的反垄断介入,预计前段时间的暴涨情况将得到控制。”前述企业人士对《医药经济报》记者透露。

石家庄某原料药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导致涨价潮有多种因素,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是国家环保督查力度加强。此外,同品种企业间为了生存,协商涨价以抵消治污成本的增加。”在其看来,这些涨价是国家大环境下企业的合理行为,涨价幅度不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涨幅在30%~50%的居多。而暴涨品种大多是人为操纵的结果,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涨价肯定是不理智的。

最近有消息传出,近期原料药价格暴涨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组织座谈会进行探讨,原料药反垄断、保障原料药供应的行动正在酝酿中。


京津冀药企搬迁或转型


早前,各地制定的相关方案指出,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实现集约集聚发展,防止低水平产能在空间上简单平移。受环境、土地等制约,北京的化学原料药企业2017年底前要全部退出北京。有北京药企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下,很多原料药企已搬迁至北京周边的生物医药产业园。

报道显示,2015年1月,北京市经信委与河北省工信厅签署总投资61亿元、22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参与的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北京市食药监局逐步推进北京企业在沧州北京医药产业园异地设厂,主要进行化学原料药、中药前处理和中药提取的生产。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例,截至今年初共签订医药企业102家,总投资327亿元,其中北京医药企业78家,投资225亿元,占北京原料药产业的70%左右。

此外,河北省《关于推进全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35家企业将限时完成搬迁改造。其中,主要进行医药中间体产品生产及销售的河北众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要求在2018年12月前完成搬迁。而根据石家庄市去年制定的《城市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全市将完成退城搬迁企业33家。从近期了解的情况看,上述地区的不少化学原料药企业搬迁到位,比如石药殴意药业有限公司已经完成搬迁。

环保压力下,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关闭。无论是整改还是搬迁,制药企业都将面临巨额资金投入。部分药企开始向高端制剂等转型。“原料药企业的出路之一就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前述企业人士提醒。

随着近年产业发展进入换挡期,高排放、高污染模式难以为继,原料药在促进出口发展方面的动力不断减弱,石药、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从依靠低附加值的原料药、中间体向高端产品延伸。

东诚药业自2012年5月上市以来,已完成多次外延式收购,实现了从原料药为单一主营业务到横跨原料药、核医药和普通制剂(化药和中药)三个领域,融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企业集团的转变,市值也从上市初的28亿元发展到目前的72亿元,翻了几倍。


绿色生产关乎生死


数据显示,近两年,由于治污调控等因素,不少企业被通知停产,涉及北京本地及环京5个省市河北、天津、山西、山东、辽宁制药企业达26家。原料药是医药领域受环保政策冲击较大的细分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原料药企业中,小型企业占比77.04%,收入仅占40%。大型企业以不到5%的数量规模占据原料药总收入的33%。有分析指出,持续环保压力下,原料药市场至少有70%的小型企业首先被淘汰出局。

从积极方面看,原料药市场正在摆脱散乱无序、低价竞争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原料药品种价格理性回归,重视环保的部分原料药龙头企业能享受到环保整治红利。这是良性的发展之路。

在此前中国国际制药工业环保发展论坛上,有与会专家指出,今后医药原料药市场的竞争将更多地是环保治理达标与否的竞争,绿色环保、清洁生产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死的大事。“目前,原料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核心问题就是环保。制药行业将面临更巨大的环保压力。”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张明禹公开表示。

在该企业人士看来,“尽管有外部监管的推动,但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行业内部自律,环保标准需要持续提升,企业必须掌握核心环保技术。”


QQ图片20181203143344.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