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3 14:28:59作者:刘彬来源:医药经济报
9月25日,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正式下发了《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2018年度动态调整产品限价进行公示的通知》。其中,涉及药品价格动态调整限价方面,众多药企惊诧地发现,广东每一轮中标价格都被清晰地列为限价数据采集源。
根据调整规则,本次动态调整限价制定取全国各省2015年2月9日至2018年7月31日产生的现行采购价(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最低三个省的平均价(含辽宁省)与辽宁省现行采购价两者之间的低值。限价按同生产企业、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产品的报价单位计算(以附件中标注为准),对于有多个包装规格的产品,仅制定并公示最小包装规格产品的限价。对于无限价的产品,由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间直接进行议价。
国管平台数据限价
据某药企负责辽宁市场准入人员透露,以往辽宁省的药品招标采购并不采集广东和福建采购价,但自2016年上半年,有药企反复向招标部门电话咨询“福建价格采不采”后,辽宁于2016年上半年开始采集福建挂网价格。
而广东省药品采购价,由于其特殊性,历来不被外省药品招标采集,原因主要是广东省级药品价格处于动态调整模式(一年竞价4次+动态议价)。同时,深圳GPO与即将推进的广州GPO也使广东省药品价格即将面临碎片化的局面。此次辽宁直接以国管平台数据作为限价依据,将导致3个蝴蝶效应:1.广东低价漫延至辽宁。2.辽宁价格就低调平。3.东北三省联动直至全国价格联动,药品价格进一步下坠。
如果说药价联动是一个价格平原,那么,广东只是起点,辽宁却未必是终点。事实上,早在国家7号文、70号文出台就预示着,对价格虚高、用量大、可代替的药品统一围剿成为趋势。方案规则多变,唯一不变的是降价。在降价大势前,所有企业必须选择“弃标”或者“确认”,不操作视为弃标,不要存侥幸心理,要站在全国市场的高度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全国维价任重道远
放眼全国药品招标采购的降价大势,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要面临残酷的大幅降价以价换量,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同样要面对量价齐跌的“联动”“议价”“集团采购”的洗礼。2014年的湖南,2015年的浙江,2016年的湖北,2017年的江苏,这一个个事实证明:试图维持中标价全国一盘棋,不是痛哭就能解决问题的。
药品采购各省都要求在省级采购平台上完成,药价又要求联动全国最低价,所以,药企面临的选择很清楚:如果不是临床必需且竞争厂家众多,只能降价保量。如果临床处方笔及患者消费习惯不可或缺同时有较好的产品美誉度,在医院价格谈判面临的降价压力会小一些。
问题是,国内有多少既不可或缺又独占鳌头的优势品种?在仿制药众多的市场,降价洗牌的同时节约医保资金,只能是唯一选择。同样,哪怕是独家产品、独家剂型、独家规格在各种合并的招标规则前,如果不能认真考虑策略规划,只是一味换包装提价格,最终还是会在充满智慧的省、市、县药品采购中败下阵来。
在医药市场即将开始从不充分竞争向充分竞争过渡的大环境下,质量好、品牌好、价格合理的药品会脱颖而出,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连续、持久降价模式,也让许多中小药企的维价之路更加任重而道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