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一类新药推广10年为何不上量

发布时间:2018-11-29 17:14:53作者:董国平来源:医药经济报

一类新药推广10年为何不上量


某类药品,大家都不推广了,专家也不把它作为一线推荐,临床医生非常熟悉但不愿意再处方,产品经理却以一己之力独自撑起来。这样的品种有吗?有!

10年前的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一块巨幅标语上书“一类新药依叶”,笔者立刻去展台拿取宣传资料。一看成分,原来是依拉普利与叶酸的复方制剂,当时想:“这样的一类新药算是最简单的。”之后,没有过多关注。

这10年间,笔者在各种心血管会议上常能看到依叶的展台,摆放的资料一一收集,不知不觉竟积累了很多。最近,笔者抽空看了看这些材料,竟然产生“悲催的人生”之感。其实,依叶是很好的品种,只是生不逢时,如果早10年上市,命运或许完全不一样!

经过10年的努力,依叶目前的市场份额占整个ACEI的7%。据统计,过去5年的平均增长率,依叶是45%。适合使用依叶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有多少呢?专家说:“有3亿!”为什么存在3亿潜在患者的市场,如今的业绩却不忍直视?是什么阻碍了它的业绩提升? 

适合中国人群使用

叶酸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有效药物。高Hcy有害已经得到证实,包括放大血管紧张素Ⅱ造成的炎症细胞浸润、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氧化应激以及凝血系统异常等。

临床有大量证据显示,血液中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连续、线性相关。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的指南都指出,血浆Hcy>10μmol/L,即为高Hcy血症。按照这个标准,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者,脑卒中风险增加11.7倍。

多项补充叶酸降低Hcy的临床研究都证实,叶酸治疗至少可降低18%的脑卒中风险。依叶更是做了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使用依叶4.5年,相比单纯运用降压药,可以进一步显著降低21%的首发脑卒中风险。

按照学者在2017年最新的荟萃分析,结合依叶的临床研究(随访时间4.5年),中国有3亿高血压患者,如果推广补充叶酸的治疗方案,经过4.5年治疗,就可以较单纯降压额外减少21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假设每例脑卒中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10万元,那么可以直接降低2100亿元的经济负担。这些数据都是依叶在2018年2月举办的高峰论坛上公布的。

会议还有资料显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易导致叶酸摄入不足,遗传基因也有问题,会导致代谢Hcy能力降低,血液中Hcy水平升高。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约75%)都合并高Hcy血症。总之,补充叶酸特别适合中国人群。

推广力度有待提高

如此巨大的市场,如此适合中国患者使用的药物,为什么10年的业绩竟致如此?笔者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ACEI这个面在下沉,依附其上的依叶很难独善其身。过去10年,ACEI的推广力度与ARB相比,简直惨不忍睹,市场份额节节败退。

坦率地说,笔者是欣赏ACEI的,这两年做了几次高血压药物的市场调研,临床医生也坦承:“单纯比较疗效的话,ACEI在降压速度、达标率、靶器官保护等方面都优于ARB,但推广力度远远不及ARB。”所以医生们也只得舍弃ACEI改用ARB。整个高血压药的最新数据也显示,ACEI的整体业绩实在不堪。

其二,国际专业会议宣传力度不够。中国专家每年都要参加多场国际会议,多以国际会议热点作为风向标。然而,由于西方人的基因、饮食习惯与中国人不同,高Hcy血症的状况或许不多,所以国际会议上的关注度就没有。

没有大公司参与,就靠深圳奥萨制药孤独地推广,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做临床研究随访达4.5年,但医生也好,专家也罢,总认为“人微言轻”,讲的东西能记住多少?甘愿放弃ARB改为处方依叶的又有几个?

其三,招商代理制在专业推广中的弱势也不可否认。笔者不清楚,推广依叶的代表专业水平如何,但这种产品的推广肯定不能采用“外企在前面做推广,我们在后面情感服务跟进”的模式。笔者上述专业知识都是个人特别关注品种,收集许多资料,自觉学习后掌握的,试问有多少销售代表能讲出这些?有多少医生能记住这些?

最后,笔者不想说的风凉话是:如果当年研发时,以氯沙坦或缬沙坦或厄贝沙坦或替米沙坦与叶酸为配方做出一类新药,甚至“硝苯地平或氨氯地平+叶酸”也行,命运或许完全不同。笔者看过的研发背景材料说,依拉普利联合叶酸对某些指标的改进最佳。但临床运用中,Who care?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