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拜唐苹在中国是怎么火起来的

发布时间:2018-11-29 15:42:00作者:吴晞来源:医药经济报

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虽然在中国有很多竞争产品,可是拜耳公司的拜唐苹无论是销量还是报表都占有绝对优势。


紧盯餐后 塑造概念


1995年5月,拜耳公司原研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正式获批在中国上市销售。

笔者犹记当年在为拜唐苹上市举办的临床咨询会上,与会医生一致认为,该药没有前途。因为从作用机制来看,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糖苷酶,延缓淀粉类食物在小肠的吸收,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患者少吃点饭,或者吃饭速度慢一些。

拜耳公司一定是捕捉到了医生客户的意见,迅速制订拜唐苹的市场定位,在中国市场打造所谓“餐后血糖”概念。借着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营养调查发现,中国人食物结构以碳水化合物占绝对主要供能部分,大力塑造拜唐苹控制改善餐后血糖的形象,并且后期逐渐将餐后血糖过渡为“血糖波动或漂移”的概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现在,还有一大批医生在概念中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开对待,仿佛真的有某些药物仅仅作用在空腹血糖,而另一些药物又仅仅作用在餐后血糖。


借势预混 削峰去谷


随着“餐后血糖”概念的深入人心,拜唐苹的销量稳步上升。在炒作餐后概念的5年后,诺和诺德、礼来这两大胰岛素制药公司开始在中国上市推广预混胰岛素。

当时,中国胰岛素市场一片惨淡。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国糖尿病医生对胰岛素的应用畏之如虎,因为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导致低血糖。另一方面,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几乎都没有形成“2型糖尿病早期使用胰岛素”的理念。

针对这种市场格局,在中国上市预混胰岛素可谓适应市场变化。以前,胰岛素一天至少要注射4针,即3餐用短效胰岛素控制,再加一天一针或两针中长效胰岛素补充控制空腹血糖。

预混胰岛素选择了一条折中道路,采用一种混合了短效和中效两种成分的胰岛素,一天两次注射,减少了注射次数,简化了胰岛素教育过程,但牺牲了部分血糖控制的能力。两大巨头公司根据全球市场销量数据,选择在中国上市的是30%短效和70%中效的预混胰岛素。这样的低短效比例,加之中国人群主食量远高于欧美,导致市场出现了“预混胰岛素注射后餐后血糖管不住”的言论。

拜耳公司迅速把握这一机遇,在宣传拜唐苹控制餐后血糖的同时,顺带推荐联合预混胰岛素,还依据药物作用机制“延缓吸收”,创造性地提出了“削峰去谷”的概念。


倡导预防 安全护心


随着餐后血糖、联合预混胰岛素逐渐占据临床糖尿病医生的心智,恰逢拜唐苹的“STOP-NIDDM”研究结果发表,拜耳公司市场部抓住机遇,开始推广所谓“预防糖尿病”的概念。

当时,糖尿病学界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两派,一派认为糖尿病不要紧,要紧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研究避免并发症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糖尿病导致的最终死亡事件。而另一派认为,与其预防并发症,不如早期预防糖尿病,此派专家针对这一治疗理念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只是采用当年最传统的磺脲类药物进行预防试验的结果失败,而采用生活方式预防的试验结果尚未获得公认肯定的结果。

这时候,STOP-NIDDM成为第一个获得阳性结果的药物预防糖尿病临床试验,虽然试验仅仅纳入约1429人,拜唐苹每天用量达到300mg,但临床医生关注的往往都是结果——减少了36%的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化。但是“在停药1月后,拜唐苹的保护作用自然消失”这个结果却没有多少人关心。

之后,糖尿病学界还发生了知名学术流氓恶意狙击噻唑烷二酮的文迪雅事件,一时间,糖尿病药物的心血管风险问题被炒作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拜唐苹市场部及时捕获这一市场变化,重新对STOP-NIDDM研究进行数据分析,组织了名为“MeRIA”的荟萃分析,提炼拜唐苹对心血管存在保护作用的证据,明显区别于市场上备受质疑的药物,主打安全牌,保持市场销量不下滑,甚至在竞争对手逐渐退出市场的时候,抢占了这一空白地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一系列新型药物上市,并且客户对新药天然具有“追新”的心理预期,能够为拜唐苹提供市场数据支持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少,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创造了连续15年每年销售额增长15%奇迹的药物也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不过,近来有研究发现,拜唐苹有意借助肠道菌群研究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