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产业链互补,印对我出口 低价抗癌药胜算几何?

发布时间:2018-11-28 16:54:18作者:本报记者 贾岩 发自北京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在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与印度药品出口促进会(PHARMEXCIL)主办、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承办的中印医药产业政策交流与商业对接会上,根据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受国家商务部委托,中国医保商会与印度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表示:“帮助印方企业嫁接中国优秀、有实力的医药企业,是推动双边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对印度企业而言,开拓中国市场,准确遴选相匹配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中印产业链互补

外贸迎来新机会


2017年,中印医药双边贸易总额为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进口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印医药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医药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5.4%。

在与印度合作的过程中,随着印度制药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步伐加快,以及国内成本加大,对原料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原料药进口国,占印度原料药进口的80%左右,印度也是中国最大的原料药出口目的地,占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额的15%。印度进口的三大类原料药抗生素类、维生素类、激素类50%以上来自中国。

很多印度企业都希望把制剂产品更多地引进中国。印度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会长Ravi UdayaBhaskar表示:“中印医药产业有着很好的互补性,印度在生产民众可负担、性价比较高的药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在不断提高质量和疗效,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多可负担的药品,而中国在原料药生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双方应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双方在市场准入方面的程序优化,实现互利共赢。”

商务部亚洲司副司长罗晓梅在致辞中表示:“中印均是人口大国、制药大国,医药产业各有优势,合作潜力巨大。中印应突破以原料药为主的单一贸易结构,推动印度优势药品贸易;共享医药资源,鼓励企业多种形式合作;整合生产能力,提升技术合作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中印经贸合作均衡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两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不仅仅是外贸,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也有很大的进展,去年10月,复星医药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借助对方渠道一步跨入欧美市场。未来,复星医药计划将GlandPharma100多个在研和生产的注射剂产品引入中国。

复星医药总裁兼CEO吴以芳表示:“中印两国医药产业互补性明显,合作空间广阔。很多印度药企在欧美市场做得不错,但还未开拓中国市场,希望借此机会加大两国医药界的合作,推动两国医药事业发展。”


印度希望出口低价抗癌药


以往中印医药企业合作主要聚焦于原料药、中间体等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本次参加对接的企业合作目标不限于此,多家参加对接活动的印度企业在需求中明确表示,希望将公司抗癌药物引入中国,同时寻求生产研发、技术转移、产品注册等方面的合作。

孟冬平指出:“近年来,中国从印度进口药品的增速远远大于我国原料药出口增速。在中国注册上市的200多个印度药品包括原料药和成品药,其中原料药国内采购较多,成品药在国内销售量不大。印度已有一些特殊成品药在国内注册,但尚未有抗癌药在国内上市。”

2017年,我国从印度进口原料药5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进口成品药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从数据上看,中国进口印度制剂的规模还不大。

印度有不少特色成品药已经在国内销售,包括降压药贝那普利、降糖药伏格列波糖、降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等,以及抗过敏药西替利嗪等。虽然印度抗癌药尚未在国内上市,但缓解胃肠胰内分泌肿瘤的药品奥曲肽已在国内上市销售。

印度知名药企DR.REDDY负责人SATHEESH KUMAR在介绍公司时已把《我不是药神》的剧照放在PPT中,他坦言:“印度制药企业在中国的机遇就是高质量、高标准、可负担的仿制药。开拓中国市场的难点在于产品立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市场准入、销售推广等。”

有国内专家指出:“药审改革让境外企业在我国申报药品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但需深度研究中国法规、政策,既要符合国际ICH要求,也要符合我国的监督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印度的优势是价格,尤其是在抗癌药方面,以引起热议的格列卫为例,只有印度的价格最亲民。2013年,格列卫化合物专利在中国到期,国内开始出现仿制药,一盒大概4000多元,而印度知名药厂生产的印度格列卫一盒大概980元,而且质量非常可靠。

了解印度制药业的人士透露,印度的优势依然是成本,在印度投资新设一家GMP标准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在150万美元左右,在中国需要约300万~500万美元;在印度投资新设一家cGMP标准的制药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在200万美元左右,在中国则需要高达1500万美元左右。印度在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时间消耗造成的各类成本,以及日常运营所需成本都比中国低很多,导致中印两国开展医药研发、生产的成本差距显著。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