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带量采购”真来了,药企如何考量

发布时间:2018-11-28 15:06:14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家医保局牵头带量采购,价格战硝烟弥漫


[嘉宾]

王学恭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刘军帅 青岛市社会保险研究会副会长 干荣富 国药控股高级顾问

袁  庆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QQ图片20181128150558.jpg


国家医保局日前就其主导的试点联合采购在上海召开座谈会,沟通了联合采购要求及细则,力求通过承诺一定的采购量,以量换价,达到降低药品价格、节约医保资金的目的。此次带量采购主要针对33个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共11个城市参加。由于即将开始的带量采购承诺给中标企业60%~70%的市场份额,这基本占据了全国药品市场近两成的份额,引发医药全产业链的强烈关注。


严格带量实为根本


记者:“拿出试点城市公立医院60%~7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要求中标品种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这显然触及带量采购的根本问题——“量”的把握。您觉得这是否能落地?


王学恭:带量采购在过去真的是实现不了,以前说“带量”可能就是几家医院,或者一个市、一个省,临床使用量是一个很模糊很宽泛的范畴,即使药企中标,销量也根本没有保障,最终确定的价格和量没关系。从目前的文件来看,要求试点城市必须承诺日常用量的60%~70%,而且采购量有明确的数据,我觉得这一次基本上还是可以保障的。


干荣富:11个试点城市明确60%~70%的使用量,上海此前带量采购是明确50%的使用量,当然各地区可以有一定的差别,但公立医院医保覆盖就有总额预付制度,在明确限定的带量采购使用量之外,其余的使用量医院可以用其它通用名药品,但如果要求的使用量不能完成,医保当然可以有理由采取降低医保预付额度的惩罚手段,这一点对于医院的约束力还是很强的。


记者:以前带量采购之后,很多药企产品价格降了,量也降了,具体完成了多少量,医院采购了多少,企业有苦说不出。砸重金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之后,企业面对全新的带量采购形势应如何思考?


王学恭:过去的招标采购实际上是一个准入门槛,只设定了一些条件,符合条件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入采购的备选供应商,然后医院方面还要“二次议价”,但实际上和医院谈价格也不带量,医院想采多少、想采哪一家,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行为,这对企业来讲就很被动。现在的带量采购,我的理解是真正提供了一个撮合交易的机会,比如某个品种可能一千万片,企业愿意让利多少钱卖,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过程。


袁庆:我们主要做肿瘤药,大部分是注射剂,所以一致性评价虽然正在推进,但的确没有“289品种”的时间压力;我们非常关注此次带量采购的政策走向,通过三家的企业还是要拼价格,虽然提供了一定采购量承诺,但也只是市场渠道中的一部分,毕竟药品注册证仍然有有效期,有些品种不做一致性评价过了2018年仍然可以卖,只是注册证到期不能再注册才会退出市场,短期内市场阵痛对于高品质仿制药还是会带来压力;长期来看,带量采购政策之下,仿制药最终比拼的还是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


医保动态管理介入


记者:“医保支付价”无疑是需方控费机制,传统医保支付无论是按项目、按人头、按DRG等,都是只控供方不控需方。国家医保局牵头带量采购,“采购价就是医保支付价”意义如何?


刘军帅:从目前政策看,医保牵头的招标采购是真正的医保招标采购吗?短期内恐怕“头”是医保招标采购,“身体”还是卫生系统的招标采购;虽然换了一个部门,但基本的游戏规则还是遵循原来的一套体系,真正的医保招标采购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未来具体的政策走向,带量采购肯定不是一蹴而就,会随着采购工作的推进不断动态优化调整。


王学恭:医保支付标准怎么真正和带量采购联动结合,业内的确非常关注,比如带量采购企业中标,医保支付标准如何确定,是按照历史价格来做,还是按此次中标价格来做,仍不是很清楚。理想中的状态,逻辑上按照医保支付标准来控费是完全可以不用招标的,采购还有什么意义呢?具体品种只要划一个线,医保支付价多少,超出部分患者自付,这就是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如果医院采购价低于医保支付价,医院可以结余留用,那医院肯定有动力采购更加便宜的药品。


记者:如果“医保支付价”只是一个门槛,带量和非带量企业共同参与市场化竞争,最终如何获得市场“蛋糕”?


刘军帅:现在的医保待遇结构就是围绕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没有真正意义上围绕“医保支付价”进行调控。这不仅是医保和卫生系统的问题,我国虽然创新药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但仿制药矛盾更尖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势不可逆转,但仍处在较慢的周期中,正因为一致性评价比较慢,导致很多后续的价格管理没法跟上。


干荣富:带量采购“不分质量层次唯一中标”,结果当然就是国产仿制药中标,因为进口药原研药的价格绝不可能降到同样的水平。“入围企业3家及以上的招标采购;入围企业2家的议价采购;入围企业只有1家的谈判采购。”也考虑到临床用药“一品两规”,允许试点城市的医院在完成带量采购前提下可以采购其它品种,带量品种的价格和非带量品种的价格肯定不同,这就要看不同品种选择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