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体检行业新进投资者手册

发布时间:2018-11-28 14:30:03作者:邓勇(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对自身健康情况的提前判断,“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据统计,2014年,我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49亿元,健康体检人次达4.02亿人。从2009到2014年,市场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中高端消费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2002年,国内第一家专业体检机构成立,此后健康体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专业体检机构在国内大中城市迅速建立。有数据显示,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5年为2000余家,2009年达到近7000家,2011年发展到8000多家。根据专家测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专业体检机构数量将达13000家左右,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国内知名私立体检机构有爱康国宾、国药阳光、美年大健康、瑞慈体检等。

目前国内的体检市场主要四分天下,为医院、疗养院、门诊部和健康体检中心所占领。在很多医疗机构中,健康体检中心是创收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我国健康体检服务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约有一半参与体检的消费者存在进行细分领域体检的需求,而这也将成为民营机构争夺的下一个新蓝海。

与公立三甲医院相比,健康体检中心可在专业和深度上有所作为,因为目前体检中心普通体检和特需高端深度体检都不是三甲医院业务重点。


行业投资火热


从2009年开始,国家陆续下发多个支持性政策文件,各地也出台了鼓励支持投资新建健康体检中心的政策。

健康体检产业具有“低竞争、低风险、高利润、稳发展”的特点,获得了越来越多投资机构的青睐,近年业内扩张、兼并趋势明显。

2004年10月,鼎晖国际投资慈铭体检。

2011年7月,浙江迪升投资有限公司以1亿元的金额投资北京现代阳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国药集团投资现代阳光,并成立国药阳光健康科技集团。

2013年9月,美年大健康获得了中国平安保险、凯雷投资集团、凯辉中法基金3家联合战略投资3亿元。

2014年11月,美年大健康以36亿元的价格直接收购了当时行业排名其前一位的慈铭体检。

2015年,爱康国宾加快布局全国二三线市场,包括红鬃马等多家体检中心均加盟爱康国宾。

2016年7月,美年大健康收购了境外公司新新健康100%股权,间接控股了京沪两地的美兆体检。


四大竞争格局


目前,专业体检行业主要有以下四个竞争特点:

一是专业体检机构已经从“单点业态模式”演变为“连锁业态模式”,从“区域性竞争”演变为“跨区域竞争”。包括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等均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爱康国宾积极抢占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

二是专业体检机构的竞争模式已经从初期的“价格竞争”逐步过渡到“品牌竞争”。消费者开始关注体检质量而不仅是价格,具有市场先发优势、规模优势、注重体检质量的专业体检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明显增强。

三是专业体检机构主要以常规体检为主(占业务收入85%),辅之以疾病筛查服务(占业务收入8%)和其他增值服务(7%)。

四是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健康体检中心竞争的主要对手是公立医疗机构。体检市场的主要业务仍在公立医疗机构,第三方体检中心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短板”中找空间


1.专业人才

医学专业人才是医疗服务行业的核心资源,是专业体检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型医院和科研院所,如何提供有竞争力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是进入健康体检行业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2.管理水平

健康体检行业主要采用连锁化经营以实现快速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要在发展实践中结合自身管理经营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因此,社会资本方在投资新建健康体检中心时,要充分考虑管理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并应当为探索管理模式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做好相应的准备。


3.投入资金

健康体检行业的资金需求较高。以新设一家1,500平方米左右的体检中心测算,设备、器材、场所方面的资金投入大约需要1,500万元。在运营过程中,人才积累、体检管理系统建设、市场培育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健康体检行业的新进入者在资金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4.专业标准

目前,我国健康体检方案专业性不够、性价比不高,体检诊断和建议模糊,体检结果不准确,随之产生延误诊疗以及医疗过度的问题。同时,也存在临床医疗不认同体检项目检查,以及放射性检查较为随意等问题。

因此,必须制定专业的体检标准,提高体检行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QQ图片20181128142904.jpg


延伸<<<


中美体检模式对比


美国式体检在全科诊所完成,其模式与中国有较大区别。

从中美体检流程对比可以看出,美国式体检的检查项目更具针对性,同时更重视心理、遗传、家族等社会因素。

美国式体检主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美国体检属于医疗保险范围内,而且大部分医疗保险都是100%报销体检费用。

第二,检查项目并非大而全,是由家庭医生结合客户的具体情况和保险公司的规则制定的。所以,像中国体检套餐中常见的B超和CT等,在美国常规体检中使用频率并不高。

第三,体检过程没有省略医生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占据体检过程很大一部分。因为体检报告本身并不是重点所在,美国的体检报告往往只是简单的几页纸。

相比之下,“中国式体检”更多的是强调仪器、化验和各种指标,缺少真正体现医疗能力的服务;重视发现危险因素,但并不重视对危险因素的积极干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缺乏医学专业人才。国内一直以来“重治疗轻预防”的医学思维,导致健康体检中心缺乏优秀的医生。公立大医院的业务侧重点在临床治疗,对体检中心的专业投入较少;社会办健康体检中心无法吸引优秀医学人才,因此更侧重于在服务、设备上加大投入。

二是经济利益驱动。目前体检项目并未纳入医保范畴,属于自费项目。一些单位将体检作为员工福利,费用由单位支付。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医疗机构的运营压力加大,体检收入逐渐成为医院重要的收入来源。医院开发越来越多的体检项目,检查费用也越发昂贵。


总结<<<


健康体检中心发展的主流仍然是重资产经营模式,其积累的海量用户大数据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如这些大数据能够变现,与医疗行业、制药行业、保健品行业以及养老行业真正融为一体,则其产生的价值要远比现在所收的体检费用大得多。

随着健康体检市场的发展,现有的专业体检机构格局将被打破,专业健康体检市场将会横向整合、重新洗牌,从而形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网络优势的龙头企业。同时,成熟的专业体检机构将会进一步开发客户资源,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服务,向更深入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发展。

虽然国家及地方层面都就发展健康体检中心发布了鼓励政策,但各地落实情况不一,配套措施的着力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投资策略时,应当对当地的政策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还应与基础医疗服务结合,甚至整合基础医疗服务。因为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0%的体检服务由民营机构提供,大部分体检服务由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国家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体检中心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基础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而基础医疗的崛起可能会改变目前健康体检中心的运营模式。

此外,还应考虑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优质的体检服务,赢得与健康险合作的机会,通过健康保险获得更多顾客来源。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