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低价中成药区域化 优质优价或可保供

发布时间:2018-11-28 13:51:43作者:本报记者 裘炯华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上海市2018年第二批常用低价药品挂网采购未公布药品情况说明》,共涉及59个药品。其中,因药品价格涨幅过大需进一步提供材料的药品有38个,中成药占比最高,包括兰州佛慈制药保和丸、健脾丸、龙胆泻肝丸、香砂养胃丸、天王补心丸等中成药;湖北炎黄本草、江西众心堂制药、石药控股集团广西泰诺制药3药企的板蓝根颗粒;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的香砂养胃丸、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浓缩丸)等中成药。

业内人士指出,这波药品价格上涨与前几年中药材涨价不无关系。此外,中药材提质、包装费、人力成本上涨等原因也不容忽视。成本原因导致的适度涨价可以理解,从而保证中成药产品质量和持续供应。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为共同抵御原料短缺及价格上涨难题,应进一步鼓励生产企业结伴到上游去探索应对之道。”

低价知名品种可有一定品牌溢价

记者了解到,中成药作为特殊商品由国家进行严格的价格管控。如果上游的中药材全面涨价,甚至形成价格垄断,下游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制造业可能无法承受上涨的成本。房书亭介绍:“除去自然灾害等短期影响,中药材涨价过猛是流通供需失衡的集中体现。”

不过,记者查询相关中药材数据显示,2018年中药材流通市场整体保持平稳,多数药材价格在生产过剩的压力下略有下滑,只有少数品种因有减产特大利好逆势上扬。相比于2017年,2018上半年涨价的药材比较温和,只有个别品种涨势凶猛。

据记者盘点,2018年上半年有代表性的涨价药材包括金银花、青翘、苍术、牛虻虫、丹参、木香、吴茱萸等19个,涨价的原因各不相同,有受灾减产的,有野生资源下降的,有库存空虚的,有生产调减的。

其中,吴茱萸因前几年低价,生产链脱节,加上库存空虚,生产一时难以恢复,在市场实际需求拉动下价格持续高升,目前市场价格已从年初的460元/公斤升至500元/公斤左右,优质货达到550元/公斤。

对此,中药行业观察人士周兴指出:“今年以来,除了一些野生、小品种价格因为稀缺上涨外,大品种上涨的并不多。不过,由于原料端影响具有滞后性,药企定价滞后情有可原。因此,本次涨价还是可以理解为此前中药材一直处于高位导致的。”

周兴进一步指出,人工成本的增加与包装材料的上涨确实是这次中成药上涨的主因。其中,包装成本上涨是因国家严查污染,而包装生产污染严重,很多小厂纷纷关闭,供给不足。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部分中成药上涨不应该一竿子打死。对于知名厂家生产的品种,即使是低价药,也应该给予一些品牌溢价空间,而不是由政府制定一个统一的指导价,最后变成“劣币驱逐良币”。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谢建群直言,一味限价有可能会“误伤”品牌低价药。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对中药饮片、中成药零售价均实施政府管理,需经政府部门审批、公告,方能获得价格调整。上海市场的中药饮片价格一般都低于其他对部分品种实施市场化管理的省份。

在这种价格管制下,以上海市雷允上药业为例,原本拥有近400个药品批文,但目前常年生产的只有50个。此外,雷允上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板蓝根颗粒、感冒退热颗粒、消炎利胆片等价廉物美的药品已经停产退市。

低价中成药可实施区域化优质优价

在中药材涨价和终端定价限制的双重夹击下,一部分中成药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在生产成本控制上做文章,这有可能降低药品的质量标准。

据悉,上海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历来在全国名列前位。这是因为很多上海的中成药企业一直向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采购投料饮片,在质量标准提高的同时,采购和检测成本也会上升40%。

而高质量产品与价格管控在招标体系中狭路相逢,势必因为价格过低败下阵来。谢建群直言,高标准的上海产品竞争不过外地产品,就是这种不合理招标采购规定的产物。

周兴则表示,一些品牌低价中成药适当涨价是好事。他认为,短期的价格博弈是有好处的,那些疗效不明确的中成药哪怕卖得再便宜也没人愿意购买。但是,只有这些巨头中药企业有了足够资金,才能研发更多疗效好的新药。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企业产品销售负责人表示:“只有让企业有生产的积极性,才能保护廉价中成药不退出市场。”

北京市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志刚建议,对于中成药,可以实行一定的地区差异,在明确细化药材质量标准后,根据原材料、生产工艺不同,允许某种程度的优质优价,特别是对于采用高等级原料生产或指定GAP基地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可以允许制定较高的零售价格。

针对一些“精制饮片”和“药食同源”的优质中成药可以采用市场调节价,政府适当放开,允许企业自主定价,进一步满足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中药材价格突涨导致的中成药终端涨价,房书亭表示,应进一步鼓励中药生产企业赴产地采购,或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采购平台进行采购。大力发展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从扩大中药材供应入手降低成本。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